(一)
6月3日,北大光华MBA公开课又一次在西安进行。
去年,我作为听众,诚惶诚恐的穿正装出席,并对北大老师虔诚地送上了膝盖——北大老师的水平太牛了,把艰深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功力叹为观止。
今年,我作为2017级新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场地帮忙。从听众到志愿者,可以说是由Guest到Host的转变。忙忙碌碌,倍感自豪。
在接待的过程中,遇到两位听众,和他们的聊天让我感慨颇深。
一位大姐说,去年就想听公开课,因为当天的大雨放弃了。
没错,去年公开课那天我印象深刻,大雨瓢泼,让人几欲放弃出行。
去年5月,我和先生顶着风雨,还以为不会有多少人赴约。提前半小时入场,已座无虚席,当时就被大家追求知识的精神震撼。
眼前这位大姐,仅仅因为一场雨,她要多等一年时间才能再次听到北大的公开课。
我难以理解这种轻易的放弃,因为一年的时间可以做成很多事。
对于报考MBA来说,这一年的成本大了去了:抽象的可能是时间和机会成本,实际的很可能就是接下来的学费上调带来的经济成本。
我很庆幸去年我顶着大雨听课,立刻搭上了开往北大的列车,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第二位听众是一位男士,来咨询公开课的内容。
他的表情和语气都很不屑,先入为主的觉得,这个公开课就是为MBA站台做营销,完全不理会我解释“其实是北大教授让大家体验一下北大课堂的魅力。“
我不打算多说什么,就说了句,”反正我是去年听了公开课,马上就决定报考北大。“
他的表情忽然就变了,语气也变了,有点不可思议地问我,”这么说,你是北大的学生?“
我淡定地点头,心想,原来他以为我是个没有“名分”的临时工。
他还想问我些什么,我被叫去干活去了。
我一边走一边忍不住想,我当时心思怎么就那么简单,就没想那些有用没用的?
以现在的结果看,想到就去做了,就带来了我今天的结果。
他这样思前想后,连听个公开课都要算计一下值不值得留下来听的,恐怕真要沉下心考MBA,也是容易动摇的。
(二)
这次在公开课还遇到了我的好几位朋友和前同事。因为我一直在忙,结束后,他们来打招呼,我才知道他们来听课了。
之前有一些人看到公开课宣传后,私信我怎么报名、到底讲些什么、对工作有没有用的,我耐心解答后,他们连名都没报。
而今天来听课的人,完全没有问我,看到我的朋友圈,直接按提示申请注册,然后就来了。
有趣的是,这些连招呼都没打就直接杀过来的朋友,无一例外在工作中表现都很突出,自己的状态也都很好,个个神采奕奕,苗条精神。
结束后我跟他们聊天,问及为什么想来听公开课,他们的回答都是“想在工作中有突破,有更大追求。”于是看到我分享的内容,毫不犹豫报名了。
这几位朋友和前同事,在目前的岗位中不是做到很高级别,就是非常受器重,我想,这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原因:想到就做,执行力超强。
(三)
跟前同事们聊天,他们惊讶于我现在的变化,调侃我,“以前没觉得你学习很好,怎么现在这么厉害?”
思来想去,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是因为想到就去做了,加上一些坚持。
生完孩子后不满意自己的体型,就去跑步,有人告诫“伤膝盖”,我回敬“现在的体重比运动量更伤膝盖”。
跑了一年多,从800米气喘吁吁,到今天,我能去参加李宁10公里,这个变化,我很满意。
觉得自己英语不好,下了个APP就开始背单词,有了一定词汇量打底,做起考研英语真题来,有如神助。对考试少了很多恐惧,多了很多信心。
想写文章了,就去注册了公众号,折腾到现在,有了很多的读者,也能赚稿费了。
当读者给我后台留言,告诉我,我的故事激励了他们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想读MBA了,就去搜MBA的报考条件。看到北大有公开课马上就去听,听回来就决定报考,没有再去想过、试过其他的学校,一条路走到黑,然后就完成了学渣的逆袭,达到了曾经不敢梦想的殿堂。
回想这一切,一个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最终都被我一一拿下。
我之所以现在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士气,皆是因为,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我可以“。
而最初的最初,我根本没有多想,没想过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没想过失败了会怎样,没想过我到底行不行。
单纯的想做,就去做了,然后居然就做到了。这种感觉,很爽。
(四)
回到我在公开课遇到的两个听众,我真的觉得很可惜。
一个因为一场雨浪费一年的时间。一个因为一些偏见可能错失当天的听课时机。
回想起来,还是因为内驱力不够,导致执行力不强,呈现出来对听公开课可有可无的态度。
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是,有时候改变人生轨迹的,往往就是那么一两个微不足道的瞬间。
而你能否快速投入行动抓住这些瞬间,就成了你能否实现梦想的关键。
祝你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