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个人所悟1:你真的没有机会吗?)第23周
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抱怨,“生活中怎么机会那么少”。但又好像总是会有人抓住你当时没有看到或者根本不重视的机会,一段时间后,成为我们眼中的幸运儿或者说成功人士。
事实上,总是有足够多的“大机会”就那么“活生生地近在眼前”,只不过,所谓的“错过”,最终只不过是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而已……
举个有点“事后诸葛亮”意味的例子吧。十年前,淘宝刚刚起来的时候,我们刚开始知道可以在网上买东西,好奇者们会尝试着在淘宝上购买几件衣服。到了09-10年,网上店铺越来越多,网购的人也相对多起来,这时,网上购物似乎已经成了可以确定的趋势,它必定越来越火,机会在那时明晃晃的摆在我们面前。那时在网上开店,流量成本极低,换句话说,就是躺着赚钱,商家在与荒芜竞争,流量及其便宜。我们学校的两个知名校友也是在那段时间白手起家开了自己的淘宝店铺,现在身价过亿。等我们已经完全习惯在网上购买时,这时的机会已经不是机会了,前期的商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现在进入的风险已经很大。
在我看来,2016 年发生了一件实际上很重大,但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相应地给予足够重视的事情:
互联网真的已经彻底占领了整个世界。经过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完成了它最初的使命——连接所有人。
Facebook 在 2016 年 6 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 16.5 亿——这几乎是全球人口总数的 1/5 以上。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微信,在 2016 年 6 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 8.03 亿,这接近是全中国人口总数的 3/5。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成了事实:
全球所有有消费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在网上了……
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所谓的“互联网”,只不过是个“小众群体”。1997 年,中国上网用户总数量仅为 62 万人——占人口比例多低,你算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调查报告,截至 2006 年 6 月 30 日,中国网民数量1.23 亿,是不是依然“小众”?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这些年里,有若干家公司已然成了巨头,我随便给它们杜撰了一个缩写——GAFATA(上网搜索了一下,Google 竟然有个字体的名字叫做“Gafata”……):
Amazon
Apple
Tencent
Alibaba
打个比方,如果,互联网是个“终于建成了的新世界”的话,那么GAFATA就是这个“新世界”里的“房地产巨头公司们”,它们提供一切互联网上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所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已经彻底占据了“垄断性优势”。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们的赚钱能力就是最强,弄不好越来越强……
最要命的是,它们也在做投资!
凡是互联网上可能出现的新生技术和服务,它们都在“自然而然”地“狮子大张口”——使得众多“早期投资者”们搞来搞去宏观上来看“顶多是分了一小杯羹而已”(哪怕是行业里知名的 VC ,最终也是同样的命运)。
那,这个事实和“机会”,尤其是“财富机会”,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已经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交易,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可以直接去购买(投资)这些公司的股票;其次,这些公司的股票都是“大盘股”,所以,流动性极强,若是你购买了它们的股票,实际上任何时候都可以“变现”;更重要的是,它们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长性极强——至于理由么,上面已经尽量完整说明了。
注意上面措辞中的“很可能”这三个字,再怎么“很可能”也不是“一定”,并且,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这个“很可能”的概率其实也在不断波动,可能振幅还挺大……
在我看来,GAFATA很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机会——注意,还只是“很可能”,而不是“一定”。
然而,投资 GAFATA的相对风险较低也确实是一个清楚的结论——并且,持有周期越长,系统风险可能越低。
但关于上面那句话里的“每个人”我几乎是确定的——只不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即便是有人这么告诉他了,他们依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即便是事后想起来自己都不理解的原因,对这个“机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只好慨叹一下:“唉,都是命啊!”
其实,有些(大)机会。就那么明显地站在那里,很多人就是看不见。
而且“看见了”又怎样?你以为“看见了机会,机会就是你的吗?” 显然不是的,看见了,只不过是看见了,把握那机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
机会越大,看到的人群越会展现出一个奇怪的倾向:
面对越大的机会,人们的行动力越差。
这个很奇怪,明明机会就在那里,却迟迟不敢行动,不想行动,甚至没想到该行动。永远后知后觉,活在悔恨中。
所以,永远不要抱怨“没机会”,那是另外一群人做的事情,永远不是我们。
事实证明,有些就是“因为看起来太过简单乃至于被忽视被轻视的结论”恰恰是重大的机会。
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机会,我能不能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