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怎样才能够更好的投资自己?》,作者Jon Westenberg,来源公号改变自己(wechanger)。
文中直观的写明此文落笔本因:
就是因为看到身边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什么方向感;从学校毕业,找到工作,然后花六七十年“自欺欺人的堕落”。
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嘴上不承认,但大部分人心里还是默许了,包括我自己。
从学校毕业,从实习到正式入职工作,难道我们真的就这样了?真的以为有一份工作就高枕无忧了?
我想大多数人又都不会承认,“我知道啊,这样肯定不够,但是我没办法啊,没有更好的出路,只能将就。”
这或许就是“知道做不到”的无奈吧,一句将就就把自己慢慢拖入泥潭,时间一长,然后就堕落了。
所以说,有份工作,这8小时内的投入只是生存之道;有份追求,这8小时外的投入才是甩开别人谋发展的关键。
更有甚者,连8小时内的投入都觉得非常“不爽”,或觉得工作枯燥无味,或觉得工作压力巨大,亦或觉得跟团队相处不融洽,理念不合……
诸如此类,却没有想过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请记住:公司请你加入,是为了让你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矛盾。
这一部分人出了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怎么可能意识到8小时外求发展这一关键诉求呢?而这,又恰恰是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都只有24小时,工作内8小时只是作为分内时间做好分内工作而已,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大家都投入的同样的时间精力,并不会拉开特别大的距离;但是8小时外的时间,并不是规定时间,随意支配的时候,没了约束力就会松散,这时候坚持投入会慢慢产生效果,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效果自然而然就看出来了。
那如何才能够在8小时外快人一步,投资自己?
第一,to do list,列清单,你想要完成什么事情;
比如:
研读度阴山版王阳明知行合一123;
研读曾国藩传;
完成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研读采铜的《深度学习的艺术》;
去一趟丽江,看看大冰的小屋;
研究社群运营模式,结合具体一个行业;
……
按照自己的想法,最直白的想到哪个写哪个,无需掩饰;
第二,学习计划,完成那些事情需要哪些学习准备;
比如,研读王阳明知行合一,可以准备并提问:
王阳明基本介绍;
王阳明心学核心;
王阳明生平重大事件哪些?
王生平发展过程,从小到大经历了哪些事情?
心学发展轨迹如何?
心学跟朱子理学有何异同?
知行合一在当代有什么意义?
王对我的启发有哪些?
心学参考了儒释道三家学问中的哪些精髓?
……
第三,立马去做;
这条就是王的核心:知行合一思想;想到就要去做,并做到。
第四,不断修正,补充,删减待完成事情;
就把它当成一个开源系统,不断迭代,不断优化。
8小时内先生存,8小时外再发展,这是职场那些小事,却是人生一件大事,与之共勉。
感谢阅读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