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软件是信息化软件
1.大部分时候,一个人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不是进行创造,而是阅读,观察,研究,探索,使认知产生联系,并最终理解事物。她并不追求创新,而是梳理自己已获得的知识。计算机成为一个提出问题,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媒介──对,就是认知的媒介。
2.目前很多软件为了实现需求提供各种机械化隐喻和对象以供操作,但这都是自欺欺人。人们并不关心这些软件如何操作,他们关心的是查看信息并做出选择──在他们的心里操作模型。
3.用户只想看看目前收集到的信息,看看这所有的信息如何互相交织,形成关联,然后决定何时做何事。
信息化软件设计就是图形设计
1.软件提供一套良好的方式展示复杂的数据,使我能理解并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既定目标;它是信息图形化设计存在的理由。产品设计师的挑战是──做完美的图形设计案例。
2.一个优秀的信息图形能够激励人们提出或回答问题,比较结果并得出结论。它通过激发人眼的各种潜能──瞬时不费力的运动,高速、高频的并行处理,对内在模式认知与关联,通览全页或聚焦细节的微观/宏观二元性──来做到这些。与此同时,图形能规避人的弱点:单一维度且不可控的听觉系统,相对迟缓的运动系统,有限的理解隐性机制的能力。一个图形在呈现时无需任何用于理解或操作的机制──它能直接进入到心理空间的推理中心。
3.很多软件设计师认为他们正在设计的是一台机器。他们关注的是──软件如何被操作。他们首先会问:哪些功能是软件必须具备的?软件必须接收哪些指令?哪些参数可以进行调整?(换言之网站:哪些页面必须存在?他们之间如何链接?哪些是动态功能?)设计师一开始就指定功能,但却忽略了信息化软件的本质是展示信息。
4.我认为信息化软件设计应该以图形设计为出发点。首要关注的应该是信息如何“呈现”的问题。设计师要自问:哪些是相关信息?用户想知道些什么?哪些情况下她需要对结果进行对比?她可能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怎样才能让数据有效呈现?怎样才能将视觉语汇和图形设计技巧用于指导用户做出决策?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软件的视觉呈现,因为用户使用软件是为了认知──而认知的主要手段就是“看”。
5.数据展示的最重要事情:足够让用户作出决定
6.大多数软件的中图形只求最大化的满足审美需求,而不考虑挖掘数据中的关联信息。
通过情景得出需展示的数据,如何推断出场景
1.从环境中推断场景:日期、时间、地理位置、读取用户历史信息等
2.从历史数据中推断情景:一个人并不只是运用自己的感官来认知事物,她还会参考过去的经验。同样,软件也可以利用它的记忆体来判断当前的情况。我们往往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找到与当前事物有关联的信息。关联是持续性的,除非用户对此做出修改。因此,这类软件总是越用越符合用户的个人习惯。 如果用户真的很在意软件要与自己的使用意图保持同步,那这种设计将是十分受欢迎的。
交互性被认为是不利的
信息化软件类似于我们平常生活中的“阅读”,而不是操作。它的目标是“认知”──构建一个意识上的模型。因此,用户需要聆听软件,思考它说了些什么…而手动操作则很少出现。手动操作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能够明确提供一些情境,使得软件能够在缺乏关数联据的初期积累更多信息。对信息化软件而言,所有的交互基本上都是围绕数据空间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