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习威仪:校正错误的行为
若人习威仪,清净守戒律。
一心而静坐,不昧而摄心。
调伏身口意,远离世间心。
若有此功行,可证斯陀含。
真正的威仪,是严格守戒之后,清净心中油然生起的一种令人敬畏的仪态,是真心的流露。它所展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深信不疑,以及对身心的强大控制力。
这时候,仿佛他就是真理,他就是宇宙间一种更为神圣的存在,他就是究竟智慧的化身。你对他的敬畏,也是对究竟真理的敬畏,对神圣的敬畏。他的威仪,是绝不会令人产生遐想的,是一种息灭贪心之后所流露出的正直坦然,你从对他的威仪的敬仰中便能生起对真理的信赖与向往。
修习威仪虽然有诸多要求,但也不过是为了让你放下一切尘缘,安住于明空当中,在长时间的静坐中调伏身、口、意所生起的一切欲念,毫不昏沉,也不散乱。久而久之,你便会远离红尘中的一切贪欲与染污,清净长久积累的诸多业障。这不仅是对身体的磨炼,更是对心灵的锻炼。
假如你能够长久依照此法修习,便可证得斯陀含果。
4.清静三业
若复有众生,三业不复生。
六尘亦不见,静久功亦深。
心性长恒一,寂然世间心。
此心大自在,得果阿那含。
如果有一种众生,他的身口意都不造恶业,对红尘中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说,红尘中的一切再也不能干扰他宁静的心了。在日复一日的禅定中,这种宁静持续得越来越久,心性也变得恒长专一。他因此而感受到一种自主。
这种自主并不是一种固执与封闭,而是洞察世情之后的主动选择。他觉得自己并不排斥一切,而且他确实也没有排斥一切,但一切却又无法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这样一来,世间的诸种行为和思想就很难束缚他了。
这种自在,就像大海般的,淡然,博大。这份大自在持续得越久,便越为牢固。有一天,他就会证得阿那含果。
5.离欲
若复有众生,恒久成定心。
悟明自心性,本来寂而空。
心境两相忘,澄然不动心。
信心依师教,不二乱用心。
戒德大精严,威仪俱足身。
永断亦永了,世间之八风。
是名阿罗汉,功超六欲心。
得入圣贤地,寂灭同佛身。
助佛行弘化,自度亦度人。
如果有一部分众生,他们有恒久的信心,而且定心越来越好,定功也越来越深,他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心性是本来空寂的,是本来无我的。
这时,他们便将外面的境都忘了,心也忘了,于是便达到一种心境两相忘的境界。不过,这个“忘”,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忘,而是不执著,既不执著于外心,即外物在心中的化现,也不执著于内心,即自己的心念。
他们的内心一片澄然,像明镜一样光明朗然,而且毫不动摇。他们满怀信心地继续实践上师传授的教法,不让世间的琐碎事把信心搅乱,也不左顾右盼,胡乱用心。他们继续守戒,戒德精严、身口意都很如法的时候,便俱足了真正的威仪。
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面对“世间八风”的时候非常淡然,无论是利益、赞誉、称道、乐事,还是衰减、毁谤、讥讽、逼迫,都不能动摇他们的宁静,这真的是应了庄子的那句“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也就是说,当整个世界都在赞美你的时候,你不会沾沾自喜;当整个世界都在诋毁你的时候,你不感到沮丧难过。换句话来说,便是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这个时候,他们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超越了红尘中所有的欲望之心。修到这个层面的人,被称为“无漏”、“离欲”,或者“杀贼”。
什么叫“杀贼”?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生起欲望、招致烦恼的贼都杀掉。那么,六根六尘六法就再也干扰不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