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王肃的《孔子家语·六本》卷四原文节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解释为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越靠近越容易被同化。
这个定理随时随刻在上演。
现在说的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教育孩子“、”办公室氛围“”生活环境“等都在践行着这个定理。
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会促使居民自发文明生活。
父母的言论以及处人处事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办公室是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的氛围还是摆烂互相推脱的氛围很影响每个人的工作心态。
…….
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给孟轲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而多次迁居。
学区房的出现,不也是优秀教育资源的一个实体承载物?
名校之所以很多人追求,那是因为名校聚集 了 很多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其他人,带向正向发展。所以学校也经常在挖掘优秀生源的。
农村生活久了,思想最终也会如同这个村庄一般固化保守懒散,甘于安排而无法适应大城市的无限可能性。
信息茧房实际上也是环境影响的一种。
当你接触不到新鲜的信息,你最终遵守存量信息。
在豆瓣看过一个话题 ,说的是“职业特殊性给你带来的特别见识”,答复的人很多,有殡仪馆的,有地铁的,有税务的,有编导的,其中有一条答复一看就是体制行业的——每天研究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你会发现人都变得跟条条框框一样转不了弯。
文章归作者公号正经脸说剧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