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对于人才的选拔任用,中国自古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选用之法。而2019年3月修订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则是对以往选人用人工作的高度总结。这套条例的发布,将我国古代优秀选人用人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独属于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人用人之法。就《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我有以下理解。
第一,要善于发现人才。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见用耳。中国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名臣名将,傅说举于版筑,胶鬲举于鱼盐。没有慧眼识珠的伯乐,即使是薄薄的一层尘土,也能覆盖耀眼的黄金。所以,要广开途径,发现并任用优秀人才。一是多措并举探寻综合人才。如通过党校培训学习,交流发言,调研活动的开展等途径,发现在综合能力上、统筹规划上、逻辑思维上有突出特点的综合型善谋善成型人才;二是因时因事发现专精人才。例如将专业性工作以大范围、大纵深的形下发给各级部门与社会组织、群众等,通过专业课题的考量,发现在专项技能上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群并加以吸纳,或者以行业协会等形式,建立相关专业人才库,做好人才储备,以为不时之需;三是广开言路发现潜藏人才。很多人虽然能力出众却并不显山露水,也不具备自我推荐的机会。这时候就要发挥群众的力量,不仅要给予适当的推荐机会,也要建立相应的推荐人奖励,全方位激发人才推举的活力。
第二,要发现称职的人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里所说的称职,不仅指能力出众,更是指品德高尚,政治立场牢固,信念坚定。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那么其才愈重,其祸愈深。因此,在选人用人时,一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充分了解预选之人,才能有的放矢。尤其是在重要领域的干部任命,不仅要求拥有出众的专业技能,更要求高尚的品德操守,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二是思想纯粹,信念坚定。纯粹之人做事,才能心无旁骛,才能专注于眼前,立足于当下,才能不为外物所干扰,才能路行长远而不忘初心。而坚定的信念则决定了一个人能否以超然之坚韧行非常之事。党和国家的事业方兴未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火如荼,每一个个体的信念坚定,则国家信念坚如磐石;三是善于学习,自我革新。事实变换是长久之道,社会矛盾并不是永恒如一。因此,选人用人的另一标准则是要善于学习,勇于自我革新。不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惟其如此,才能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才能以充分的准备化解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三,要培养后续人才。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在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选人用人,也要抓住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不仅要培养后续人才,更要耕耘出一片人才成长的沃土,让后续人才的培养形成一种惯性,即使在非刻意的状态下,也能有层出不穷的人才因为耳濡目染而得到更好的成长。一是要着眼长远谋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应该着眼长远,不拘泥于当下的一城一地,要有充足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相信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即使当下受困于缺乏相应人才的限制,但是只要事业的长帆不倒,最终会迎来破浪的狂风;二是要立足当下聚人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才的长远培养固然重要,然而更迫切的问题是当下人才的招揽利用。要在成熟产业、成熟行业大力招聚优秀人才,形成以优势行业带动劣势行业,以成熟人才带动后进人才的可持续循环的良性局面,以现有优质人才补充紧缺型人才,才能在持续发挥龙头产业的情况下实现后续人才的培养;三是要依托人才育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人才环境的培育。环境是人才的承载,人才是环境的表达。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丰收是对良好人才环境的最优质表达。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在工作上不遗余力,更要在人才整体大环境的营造上做出自己的努力。优秀人才大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后续培养,也会和现有人才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大环境的营造又会吸引其他地域的优秀人才前来,最终形成谋人得人,自谋者成的良好结局。
总之,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事关重大,不仅关乎现有事业的发展,更关乎后续事业的启蒙。所谓谋人得人,自谋者成,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不仅要用恰当的方法发现人才,谋取人才,更要从现有环境抓起,谋自身,谋大局,实现党政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环境风气的形成,更好践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