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说孩子总是不听话,比如叫他吃个饭,
总要磨蹭半天,没有一次是痛快的;
让他收个玩具吧,说好几遍他都听不见。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把家长的指令当回事儿呢?
首先,孩子不听指令,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可能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他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比如孩子把别人的玩具给抢了,家长会说:“你不能抢别人的玩具。”
虽然家长觉得说得很明白,但孩子可能很困惑,如果不抢,怎么才能玩到别人的玩具呢。
当他不知道正确方法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方式,也就是继续去抢了。第二,很多时候,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火车上,孩子动来动去的,家长希望他安静一会儿。
但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就是坐不住。
这时候家长如果强制要求他安静,孩子做不到,就会拒绝类似的命令。第三,可能是他觉得规则不公平。
比如吃饭的时候,大人可以聊天,但却不让孩子说话。
他就会觉得,凭什么你们能说话,而我就不行呢,这不公平。
当大人自己做不到,却又要求孩子的时候,他当然不愿意听你的。第四,他可能是想知道某个行为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比如,奶奶让孩子吃糖,爸爸不让吃。
孩子就想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规则呢?
下次你再不让他吃糖,他就不会立刻同意,
其实是在找这个行为的真正界限在哪里?
其次,哪些指令容易被孩子拒绝
第一,指令不清楚。
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要早点儿睡觉。
但家长和孩子理解的早睡可能是不一样的,
家长觉得八点半上床才叫早,但孩子觉得玩高兴了就睡觉也很早。第二,询问。
“把碗里的饭赶快吃光,好不好?”
孩子听到这个信号,会觉得这件事不做也行。
如果你想让孩子把饭吃了,就尽量别用询问的方式来发出指令,
就好像幼儿园老师也会问小朋友:“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好不好?”
这时候几乎都会有孩子说不好。第三,负面语言。
带孩子外出,怕不安全,家长希望孩子别跑那么快。
这时很多家长会说“千万不要跑了!你别跑了好吗?”
但这时候孩子跑得更快。就好像我不让你想老虎,你肯定满脑子都是老虎。
这就是负面强化的效果。成年人都会受影响,何况小孩子呢?第四,同时说了好几个要求。
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家长希望孩子表现好一点儿,就会和他说:
“见到叔叔阿姨一定要问好,
吃饭的时候,要说一些祝福的话,
叔叔阿姨走的时候你要说再见。”
孩子一下子要消化这么多指令,会觉得力不从心,很可能就放弃了。第五,不断地发出重复的指令。
比如,家长每次出门,都会叫孩子很多次,
他就会觉得这个指令不一定要遵守。
当你很严肃地和他说的时候,他才会去做。
最后,和孩子沟通的原则方法
第一,要用正面的语言。
比如,在超市,家长不想让孩子到处跑,
就要正面和他说“人多的地方,请你拉着妈妈的手”,
或者“你跑这么快,妈妈很担心,请你慢慢走”。
孩子乱扔玩具,别说不要扔玩具,
要说“请把玩具轻轻的放在箱子里”,然后给他示范玩具是怎么放的。第二,要说清楚。
比如家长希望孩子早睡,就要明确告诉他,我们希望你八点半睡。
如果希望孩子不挑食,那就不能只说“吃饭乖一点”,
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喜欢的多吃一点,不喜欢的少吃点,哪种菜都要尝一尝”。第三个,一次讲一件事。
说的话要容易记住,不要太长。
而且还要确保孩子在听,有时候他可能走神,
你可以让他看着你的眼睛,告诉他该做什么。第四,要确保指令是合理的,就是说的话孩子是能做到的。
比如,你让一个三岁小孩自己去买早餐,肯定不合理。
但你让四五岁的孩子和你一起收拾玩具就没问题。第五,发出指令的时机要合适。
比如,有的孩子一到超市就什么都要买,不给买就哭。
这时候,家长就不能到超市在发出指令了,
而是没去超市的时候就要和孩子商量好规则。
在还没去超市的时候,孩子还没到那个环境,是很容易接受规则的。
当然,孩子到了超市可能会变卦,这时候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温柔坚定。
怎么做呢?
就是态度一定要平和,但原则要坚持住。
家长可以和孩子这样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
不过我们刚刚已经约好了,这次是不买的,我愿意和你一起遵守约定。”第六,当孩子习惯了,不听话的时候,家长要在发出指令的同时,发出警告。
你可以这么说,比如,如果你不能按时上床,你将没有故事可以听。
然后可以提醒他一两次,如果孩子还不听,就让这个后果自然的发生,取消他听故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