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通读者
有朋友问我:春节假期,想让孩子多读几本书,看什么书好?
他列了三个条件,想要这样的书:
1.好看,能引起孩子今后的阅读兴趣;
2.有文化含量,不能只读着故事瞎高兴,对语文学习得有帮助;
3.既然你说阅读和成长息息相关,这些书能不能帮孩子内心成长。
读书是每天都该做的事情,集中到假期里恶补,其实挺委屈孩子的。放假了,应该放孩子出去撒野,把脸冻红。但家长既然都有读书的觉悟了,想让孩子假期读书,那就只读一部吧!
可以推荐给孩子寒假读的书有很多,《射雕英雄传》是我最钟情的。它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杰作。这部书能帮助很多孩子喜欢阅读,亲近更好的中文。我想光明正大地推荐《射雕英雄传》,也已经有很多年了。
1
我读《射雕英雄传》很早,大概是小学二年级,是被骗着读的。
小学二年级暑假,邻居一个上初中的哥哥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合租武侠小说来读。
听到要看小说,有点神圣的感觉。我们的协议是:他支付押金,我支付租金,每本书押10元,每天2毛钱租金;方法是:同时租两册,每人一册分开读。
合作阅读一开始,我就感受到痛苦。识字有限,阅读速度不够,刚开始一个完整的故事,我读到1/3处,还书的时间就到了。那段时间,我读了好多个半截的故事。为了能对得起自己的2毛钱,我开始疯狂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而为了弥补那些空缺的情节,我只能自己去猜想,久而久之,我竟然拥有了一种很珍贵的能力——想象力。
对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这是一种非常的经历。想成为一个阅读者,我必须跨过阅读能力最基本的门槛:阅读速度、理解力和想象力。
后来很多人问过我,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差,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实,这个答案,我八岁的时候就有了。
今天,如果说我的阅读能力勉强还凑合,主要得益于那时候的魔鬼训练。如果你们也能为每天的两毛钱着急上火,阅读就是件简单的事情。
租读了好几部武侠小说后,他租回了一套书,是《射雕英雄传》。
相比于《龙虎斗京华》《疤面书生》这种名字,《射雕》的名字有点温吞吞。但这不影响我的阅读,2毛钱的压力,让我生咽了这部书,进入故事虽然缓慢,很快就被金庸讲故事的本领吸引了,我深陷其中。
之前,我只会把2毛钱跟糖果对比,从那天开始,我开始模糊地感觉,2毛钱原来可以有更多的价值。
书里写道,郭靖在水边遇到换了女装的黄蓉: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着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放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郭靖猛吃一惊,转过头来,只见那少女笑靥生春,衣襟在风中轻轻飘动。郭靖如痴似梦,双手揉了揉眼睛。
读完这段,我从书里抬起了头,想了想郭靖,他应该是从这时候开始有了一种美的感受。之前黄沙漫漫,此后绿水茵茵。我咽了口口水,觉得这样真好。那时候我就在想,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一个故事更令人快乐的事情了。
2
大学课堂上,有位讲课枯燥乏味的老师拿郭靖举例子,前排的同学一脸迷惑,表示不认识此人。老师圭怒,说:“你们没读过《射雕英雄传》吗?没读过金庸,你们是怎么长大的。”
我被他的这句话吵醒了。虽然我还是不喜欢那位老师的课,但他获得我的尊重。跟很多人一样,他可能也是看着金庸长大的,金庸的小说成为这些人成长的参照物。
《射雕英雄传》写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故事,他们牵扯进几股庞大江湖势力的角逐中,而更远处的背景,则是蒙古帝国的崛起。笨小孩郭靖,在这样的人世间,一步步笨拙地变成武学大师。
郭靖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善良而平庸。这差不多是绝大多数男孩的命运。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简单尝试过幻想和改变之后,退出了抗争,慢慢接受自己平庸的一生。除了那些爱读《射雕英雄传》的孩子,因为郭靖会给他们成长的勇气。
这本书给人最大的鼓励是,你不用像杨康和欧阳克那样,揣够了英俊、聪慧、家世,才会获得成功。你可能有点平庸、蠢笨,只要不停止磨炼自己,突破可能性永远都存在。
在《射雕》的故事里,郭靖和杨康的人生是注定要碰撞的。他们相遇在《比武招亲》那一章,郭靖惨败。但这也是他们二人命运的转折点,从那一次相遇开始,杨康就再也没有赢过郭靖。他聪明、富有、骄傲,但那以后的生活,却一直在耍心机。郭靖则老老实实地开始自己的江湖生涯,降龙十八掌,一点点学习、领悟。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不怕笨和迟缓,怕停。
用时髦的话说,郭靖提供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成长模式。
一位中学校长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他说,自己能走到今天,要感谢身边曾经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在某个时刻,慢慢停止了阅读和思考,停止了成长,让他虽然笨拙但缓慢地走到了今天。我一直记得这位校长,我猜他一定读过《射雕英雄传》。
男孩长大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再高明的老师和家长都无法解决。当他们的内心开始想要挣扎着成长,你不能只为他提供某种庞大的说教,他需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引领。这时候,他身边需要有一个内心强大的男人,引领他从纠结中挣脱。
有的男孩幸运,他的父亲竟然就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但绝大多数的男孩,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这时候,给他们一个郭靖的这样的故事,比提供任何说教都有价值。
我很庆幸,8岁的时候,就开始从这个故事里汲取力量,18岁之前,我跟很多平庸的孩子一样,都在不断打击中沮丧,但每次沮丧的时候,脑子里都有郭靖跳出来支持我。所有背不下去的书,都会自动替换成郭靖背过的《九阴真经》。他在周伯通的山洞里,是怎样啃完那篇佶屈聱牙的外语版的总序的,我想了很多次。
读小说,懂行的人,大都是在读人物。一个人竟然能故事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道路,阅读就变得有意思了。
故事越读越熟,思考也慢慢积累,我确信自己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想明白了这部书里某些事情,虽然因为笨拙而显得有些迟钝了,但是,好在,我终于想明白了。很多男孩,过了四五十岁,还是男孩。
我对《射雕英雄传》的感情,8岁的时候,是它好看的故事,18岁的时候,是它讲的人生。
3
大学的头一门课,上了没几节,我就怼了任课老师。
那门课叫“思想品德修养”,带有明显的扯淡性质。我记得任课老师比较年轻,记得他瘦高且帅,记得他脸上带着清晰的傲慢,给我们上课,好像是让他感到屈辱了——一所三流的大学,一帮不入流的学生。
他在课堂上突然提到金庸,提到《射雕英雄传》,脸上的鄙夷凸显、凝结,让人觉得,嘴里流出金庸的名字,让他感到被冒犯。
当时,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配不配得上这所三流学校,只能假设这位老师确实有很高明的想法和见识,就憋着气,听他损了半节课的金庸。
刚进大学,我读书少,难免心虚,可是十几分钟过后,我的胆子壮了起来。关于金庸,他嘴里秃噜了不少新鲜的名词,但基本没说出什么实际的东西来。
我当时还是个青头,而他只是我大学几年里,怼过的老师之一。
我举手起立,虔诚地跟老师请教,他如何看《射雕英雄传》里金庸写的一手地道的好中文。
从初中读董桥开始,我就让这位当年金庸手下的才子给带坏了。虽然自己暂时还写不出那么好的文字,却开始很矫情地计较好的文字该是什么样子。后来在王小波那里发现,他对文字也是这样斤斤计较的。
金庸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民国作家,跟大陆自产的当代作家全然不同,在文化上还有根基和自尊,文章从容端正。虽然写了这么多完全以商业为导向的武侠小说,但他的小说,始终有很好的传统小说的文字背景。
没有抛弃传统小说文字的根骨,不刻意模拟西方语言的腔调,金庸小说里的文字,是真真的好文字。他用的是紧实健康的文字,读起来纯然是白话,字句间却有不少可资咀嚼的文言句式,晓畅通顺,看得懂,又有味。干干净净、结结实实。
几年之后,我自己开始站在讲台上,不管学生资质、悟性如何,我毫不顾忌地向他们灌输,希望他们了解,什么是好的中文。我一直希望能让自己的学生了解,有一种结实、干净的好中文,要能分辨出他们来,这不只是为了自己能读得舒服,还有中文自身的尊严和美感。
冯唐说中文有条红线,线头在司马迁他们那里,一路上牵扯了苏轼这些人。读书,应该要找得到这条红线,这根线里,一定有金庸的绳结。
我四处跟人讲阅读和写作的时候,也有人问过我,从那里找这样的中文,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个所在,就是金庸和他的《射雕英雄传》。
这位老师没有认真回答问题。或许,他从没认真思考过关于美好中文的问题(不能对思政背景的老师太苛刻);或许,他压根没想到刚进校不久的学生里,埋着这样一个想要为金庸讨公道的青头。
这是我没想过的,我的大学开端。此后,我在这所三流高校里读书,知道了《射雕英雄传》,奠定金庸小说大师的地位,意识到,如果《神雕侠侣》在小龙女跳崖处结尾,它很可能是一部更好的作品。
鸡年的正月还没有结束,电视上照例重播《西游记》和83版的《射雕英雄传》。昨晚,我陪儿子看《熊出没》,换台时看到黄日华和温美玲在小镇上相识,郭靖喊“蓉儿”,黄蓉叫“靖哥哥”。我儿子刚才还喊着《熊出没》,只几分钟,就微微张着嘴,完全进入这部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中去了。
他今年才五岁多,我很开心,等他认字了,我一定要让他早早就开始读这部小说,这是我能给他的最好的中文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