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国家食药监总局官员强调称,“家庭厨房”亦需获得食品经营许可。市场普遍认为此次释放出严厉的监管信号,私厨平台进入寒冬。
政策出台前夜,家厨分享平台类产品纷纷离场,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回家吃饭近乎要独立面对监管政策的风险,因此很多声音并不乐观。 创始人唐万里在接受新京报独家专访时回应表示,“还是能从中看到一线光亮。”
定位高于外卖,用户数破百万
新京报记者7月19日下午来到位于望京的回家吃饭总部采访时发现,公司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办公室墙上涂画着营销方案、送餐员进进出出对接、业务负责人讨论家厨报名招募和扩展。
今年1月份加入回家吃饭团队的战略负责人邵凯告诉记者,从2014年成立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员工200多人,用户数超过百万,每天订单量5-6万单。
他介绍,国内人群密度高、点外卖习惯不需培养等因素促使家厨分享方式可以发展壮大,回家吃饭用户定位相对外卖更高端,偏向于工作一段时间,对健康饮食有需求,价格不敏感,甚至怀有思乡情怀的用户人群。
由于回家吃饭定价相对较高,对家厨吸引力也较大。一个例子是,某全职妈妈提供健身简餐,一天可供应一百份,实现月入三万。
不过对家厨分享平台模式能否持续的质疑声音一直存在。
一位TMT领域投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团队在早期看过“妈妈的菜”,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但由于存在种种顾虑没有投资。当时的顾虑还不是来自于政策风险,纯粹从商业逻辑上来考量,这样的一类生意能否成立,能否赚钱、做大。
他表示,更多考虑的因素是获取厨师、用户的成本,配送的成本,厨师的产能,用户持续购买的频次等等,去算账看是否符合经济规律。第二是规模化,能否获得更大市场,在全国铺开。
“存在的担忧是,和网约车出行不同,家庭厨房其实是建立在线下原本不太存在的一个场景上,在开创崭新的需求和原来并不存在的交易市场,相对困难。” 该投资机构人士称。
政策出台前夜,“私厨”平台退场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场上很多曾经模式亮眼的、共享经济与“吃”相结合的创业项目已经彻底停止运营,或名存实亡。滴滴在成长的路上,有摇摇招车、快的、Uber等竞争对手存在,家厨平台成规模的只剩回家吃饭
妈妈的菜APP在苹果商店已经没有下载版本提供,官方微信更新至去年8月;蹭饭APP的iOS版本最后一次更新是在去年11月,产品内上传发布的蹭饭内容也大都在去年。此外,e袋洗暂停运营旗小e管饭,我有饭在7月份都没有任何私房菜上新。
唐万里认为,倒下这些产品一个共同点是低频,虽然满足了一部分需求却无法形成持续供给。
“经过一两年时间来验证,回家吃饭的模式是成立的。”邵凯称,由于O2O烧钱、重补贴的方式往往会掩盖掉伪需求,初期内部也存在过疑虑。“但通过逐渐下调补贴,以及收取平台使用费等之后发现,实际单量并没有下跌。”
他介绍,7月4日,回家吃饭开始向家厨收取10%的平台使用费,刨除食材、物流等成本后,家厨获得的利润大概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我们预计当体量达到今天三倍的时候,也就是大概2017年中下旬会实现盈利。”
“我们其实是幸运的,行业发展迭代特别快,现在的资本环境之下其实很难生存,不像当年汽车后市场,同一条赛道类似产品总会有人愿意投。我们是比较早就拿到了钱,另外自繁殖能力特别强,家厨端和用户端主要靠口碑扩大影响。”唐万里说。
“今天来看我们这条路选择对了,包括收费后的反响,其实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相当于验证了产品的商业价值。” 他说,没有竞争者,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刀刃上去,优化产品体验,不会为了所谓的竞争方面浪费资源,但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彼此学习的对象。
共享经济再面临监管难题
即便如其所言,回家吃饭押中了“赛道”,能否顺利走到盈利的一天仍是个问题。
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将于2016年10月1日施行。国家食药监总局官员称:在中国只要是从事食品经营,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如果没有取得许可,应当被视为违法,会有相应的法律处罚。
国内外卖平台上也存在有部分无证餐饮商家,不过记者了解到,很多外卖平台目前在积极投入中央厨房建设,“我们的中央厨房一定会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许可证。”饿了么COO康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而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家庭厨房获取许可证难度很大。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释放出严厉的监管信号,回家吃饭等一众平台将在冬天倒下。
“我们同时还注意到这样一段话——‘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发展当中,互联网+等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发展的模式非常赞成,它是解决我们中国的很多就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等等的良方’。”唐万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还是能从中看到一线光亮。”
唐万里表示,监管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网络订餐管理办法”,期待那时会有适合于家厨分享这一新经济业态的政策出来。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告诉新京报记者,回家吃饭遭遇的政策困境和滴滴类似,均是分享经济大背景下形成的新问题,但由于涉及食品安全更加敏感。
她认为,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融合变革,从第三产业向第二、第一产业逆向融合渗透,互联网融合发展较好的领域往往是信息不透明、中间成本高的传统行业。目前在我国渗透正由第三产业当中的个人消费与服务,如金融、物流、住宿、餐饮、零售等,向民生、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过渡。
何霞表示,滴滴走在前面,于是率先经历了前期经验、教训、试错,以及市场教育。滴滴总裁柳青曾说过,“新科技会带来的政策挑战,法律法规滞后于科技发展是很正常的”。
“这其实是比较传统的、经典的问题,过去简单的传统监管体系,普通餐饮准入标准,针对新的业态是否可行?是新旧融合的问题,是分享经济带来的根本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对记者称,互联网带来的新经济模式在考验政策制定者。
独家对话
回家吃饭创始人唐万里,与滴滴创始人程维一样来自“中供铁军”阿里B2B团队,都是1983年生人,背后站着天使投资人王刚、金沙江朱啸虎等相同的投资人,也同样正面对分享经济模式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
“创业者看到一点光,就感觉全世界都亮了”
新京报:怎样看待对家厨分享的政策风向趋向严格?
唐万里:我们觉得对食品安全应该严格,是非常赞成和拥护的,本质上回家吃饭的出发点也是告别地沟油和那些不健康的饮食,让大家吃的更好一点,吃的更安心,所以采用邻里共享的方式。
新京报:用户确实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你们怎么管控?
唐万里:我们做了很多的规范,比如家厨必须提供身份证、健康证,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审核,对家厨进行统一培训,再由专人进行拍照、试吃。从一开始,每一份餐均由中国人保PICC承保,上限30万元。
此外,家厨的好评率和复购率也会影响流量和排名。通过用户对菜品的评价,实时监控关键词预警和评分预警。一旦违规,立刻关店。
新京报:业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对你们的影响有可能是致命的,甚至觉得“快死了”。
唐万里:这次也注意到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副司长崔恩学这样一段话——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发展当中,互联网+等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发展的模式非常赞成,它是解决我们中国的很多就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等等的良方。
对于创业者,真的是看到一点点光,就感觉全世界都亮了。
新京报:有什么期待?
唐万里:我们相信政策越来越开明,这个时代越来越接受新的事物。跟当地的食药监局都有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定期会去汇报一下工作和进展情况。
监管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网络订餐管理办法”,期待那时会有适合于家厨分享这一新经济业态的政策出来。希望积极争取网络订餐的法律法规,从单一治理到协同监管。
新京报:这是创业以来最大一个“坎儿”吗?
唐万里: 我不觉得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麻烦。首先,我个人比较乐观,另外本来创业就是一天比一天艰难,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新的困难和挑战。
你觉得现在那些大公司的老板所谓成功者真的轻松吗?能量越大意味着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特别是需要推动某一项事物改革的时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你就得承受更大的压力。
相比滴滴,在吃上面更加复杂
新京报:你和程维关系不错,创业的点子也是一块碰出来的,做下来回家吃饭和滴滴有什么不一样?
唐万里:共同点上,都是通过闲置资源的再度启动和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整体的大的运营效率。打车出行相对来说是标准化的,在吃上面更加复杂一点。
怎么把潜在的供给激发出来,这是极难的事情。2公里要是都找不到一家私厨,很难谈服务体验。你也看到去年那么多公司在做,后来做不下去,一个是不知道怎么推动供给和需求出来,一个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
当时真的是去一家一家敲门,发传单,所有可能联系到家厨的地方,我们都出现了,从广场舞到菜市场,到地铁口,到小学门口……用很笨的方式开始推动。
新京报:程维对你有没有什么忠告,分享经济模式有不确定性为什么还做呢?
唐万里:也不是说针对分享经济,任何一个新的东西生长起来,对于以往的规则都是挑战,创业者就是天然要去打破和去推进这些新的事物的发生,所以才会迎来新规则,这不就是创业者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吗?
新京报:这种讲法太偏情怀了,阿里出来的人是不是都喜欢谈情怀?现在O2O线下地推成功的都是阿里出来的人,为什么?
唐万里:数下来滴滴、美团、点评、美菜、易到、运满满等等O2O的好像都跟阿里“中供铁军”有关系,逃不开以前的影子。可能阿里直销的业务形态确实在早年培养了一批很踏实肯干,在地推方面有一些专长和素养的人,跟阿里文化上影响也分不开。今天看着很有意思。有人跟我说的有点夸张,他说只要一一进电梯,就知道谁是阿里的,闻到味道。
称不是伪需求,价值真实存在
新京报:有质疑声音认为,家厨分享是一个伪需求,频次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唐万里:事情做成之前,这么讲也很有道理,但创业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变成现实的过程。新的事物出来,很多人不相信,但有一群人就是无比相信这件事未来会发生,趋势会到来,今天回家吃饭也是一样。滴滴出来以前,你也不会想到可以乘坐别人家的车,Airbnb出来以前,你也不会想到可以住别人家的房子……只有我们通过实践把这个事推动起来之后,大多数人才会相信的。
我们确实在创造一个新的供给,因此不被看好。但假如有一天身边的小区里面,有100个人在做家厨分享,愿意做各式各样的菜,你还会去用其他方式去订外卖吗?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家厨会对外卖形成替代?BAT所支持的外卖平台已经厮杀白热化,你们拿什么去竞争呢?
唐万里:我们还是创业公司完全谈不上竞争,而且餐饮市场足够大,对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要求是有别于其他市场的,是极度分散的,今天线上所占领的中国餐饮市场份额还只有百分之几。
其实餐饮行业跟服装有一点相像,这项服务的提供要看个人喜好和品位,服装为什么有那么多品牌,要耐克、李宁、阿迪呢?网购平台有淘宝也有唯品会,还是会出现蘑菇街。
喜欢我们产品的有退休的老人,有的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做家厨用来补贴家用,也看到很多全职太太,可以兼顾家庭又参与到社会生活,还有一些美食达人。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形成小的社群变成朋友。我们认为需求和价值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