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邓小平
如果站在五十年后来看今天的中美关系,可能就和我们今天去看五十年前的中美关系一样,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么也许对当下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未来双方的解决之道,就会有一丝不经意间的淡然。虽然我们未必知道双方的未来在哪里,但是一个和平的未来却是各方大多数都想获得的。从历史中一路走过来的中美关系,也最终会像过去无数次经历的曲折艰险那样,也应该会达成新的平衡,这就是基辛格《论中国》可以给到我们的启示。
《论中国》成书于2011年,而作者基辛格,历经美国八位总统,四代中国领导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美关系最关键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和缔造者之一,他也可能是接触过最多中国一号首长的美国人,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历史给了他一个无比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段,他以美国的高级官员,信使,学者的身份,通过和中国历届领导的人接触,谈判,斡旋对话和交流,来分析了解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稳定与发展还有国际秩序的理解,有时比我们身在局中的人还更有一份清醒,冷静和客观。
基辛格以近一生的经历和学识,得出的结论是:中美之间,即使对于最具善意和最高瞻远瞩的领导人来说,文化和意识形态,历史和战略认知的差异都会形成严峻的挑战,而如果历史只是机械的重复过去,那么以往的任何转变也不可能发生,每个伟大的成就在成为现实之前都是一种远见,它产生于勇于担当,而不是听天由命。
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经常有人用,“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说出自于基辛格的《论中国》,虽然我在书中没有找到这句话,但他在书中对于中国人民的积极评价还是随处可见的,他认为中国人民坚忍不拔,含蓄神秘,家庭意识和民族文化传统。他同时一再强调,中国人的处事原则,他们在根本性的战略利益面前可能会隐忍,但决不会屈服于强权意志。
基于他和毛泽东及邓小平的接触交往,他从独特的视角建立了关于对中国和毛泽东的认识。中国在5千年的历史中,治理中国的根本是儒家学说。朝代的更替是认为旧朝不能再奉天命,报平安,则苍生。但没有一个新皇帝是要把整个社会的价值制度推翻的。甚至那些外族的统治者,也都沿用,而这默认是统治合法性的方法,并沿用过去的官僚制度。而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人建立的中国是一个旧制度的破坏者。毛泽东想建立的社会大同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制度,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涅槃。 他是一位奉行消灭旧势力,打破旧传统的执政者。他认为毛泽东思想是 “不平衡是世界的普遍客观规律,从不平衡到平衡,又从平衡到不平衡,循环不已,但是每一次的循环都进到更高的一级,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平衡时暂时的,和相对的.”
而儒家思想推崇的是天下大同,行中庸之道,求平衡温和,任何变革需要渐进式,充实传统,回归。 而毛泽东思想要把儒家所颠倒的历史再行颠倒过来,在这样的颠覆中,却又不可避免的要依靠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对国际关系次序的构建,在对于传统的破坏又不得不是是依赖于传统的制度和方法来实现,这可能就是让毛泽东一生革命不息却免不了陷于困扰的宿命中。
如果说毛泽东对于治理国家依靠的是中国人民对于苦难的耐受力,并相信中国人民可以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承受更大苦难和牺牲,而邓小平则的治国则发挥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毛泽东相信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单凭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够克服一切障碍,推动发展,而邓小平对中国面临的困难,更相信专业知识和个人的力量。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是邓小平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巧妙的引用了毛泽东的话语,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出发定义成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一举解决了在延续毛泽东政治理念的同时,让思想在新的层面上达成了统一。
基辛格书中提到了邓小平在晚期给到其接班人的二十四字箴言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论中国》成书时,还处于中美关系比较和谐的阶段,但应该也是从那时侯开始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可能对美国利益造成的威胁。所以书中的观点,放在十年后的今天来看还是极具前瞻性和远见的。作为历经沧桑,充满政治智慧的他们,可能都看到了,在未来,对于中国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挺过困难,而在眼前的危险过去之后如何为未来做更好的准备;对于中国最大的困难不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而是在成为世界大国之后如何化解来自各方潜在的威胁。
中美是两个不同的政治意识型态,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政治观,而这些形态迥异的观点都在各自的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美之间的竞争决定性的竞争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而不是意识形态的竞争和军事竞争,美国有维持自己竞争力和世界角色的思维惯性,处于他们的传统观念。从这一点看,倒未必只是为了和中国竞争,提高竞争力是美国内部的事情,如果试图通过和中国的对抗来增加其竞争力,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对抗最多是对两国人民情绪上的鼓动,而无益于任何和平与发展。
而最终的问题是中国和美国在这样的竞争中到底要什么?并且要求对方做什么? 美国通过建立明主国家的联盟过去是在意识形态上遏制中国,现在是想办法在经济上孤立中国,但在孤立中国的同时反而孤立了自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无异于水中捞月。我们可以一定程度的脱钩,但两国关系绝不能脱轨,我们可以充分竞争,但绝不要发生极端对抗。中美关系的恰当标签是“共同进化”,为了人类文明的长久发展,我们更应该像马拉松比赛中的跑手一样的竞争,而不是拳击比赛式的对抗,击倒对方并不是胜利,而真正的胜利是,让两个有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体系的文明在马拉松赛跑式的竞争中相互成就。
康德曾经说过:永久和平最终只会以两种方式降临:基于人类深刻的洞察力,另外是在巨大的冲突和灾难面前,除了选择和平别无选择。
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五十年前两个意识形态如此对立的国家,但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虽然在没有联盟协议的约束下却像联盟一样,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行动起来,以对抗共同的战略敌人。那么在今天,我毫无疑义的相信,我们应该也可以像我们的先辈们一样有足够深刻的洞察力,为共同的未来做出明智的抉择。
毕竟,地球也只是宇宙里的一粒微尘,我们还应该有更远大的梦想需要去共同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