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最后一本书,是我花了九块大洋购买的付费读物——《枪炮、病菌与钢铁》。作为张小柴的推荐读物,我逼迫自己看完这本书,完全是基于我与张小柴之间“深厚”的友谊——从此以后,我和张小柴的友谊的便有了厚度——就是这本书的厚度。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被书名欺骗,一直以为这是一本战争史,但实际上这是一本人类生产方式的进化史。作者从1.3万年前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讲起,纵越一万多年的时间维度,横跨亚欧非美澳五个大洲,试图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美洲征服了欧洲?
所幸,作者用了整整一本书,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一,人类早就在欧亚大陆上生活;
第二,欧亚大陆的食物生产效率高,原因在于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动物资源比较丰富;
第三,欧亚大陆内部的地理、生态屏障没有那么难以逾越,不至于妨碍大陆内部的交流。
好了,抄完这三句话,我就可以合上这本书了。除此之外也有些颇有趣的故事,比如就像美洲并非自来就是欧洲白人的一样,非洲也并非自来就是黑人的;日本和朝鲜总想互作“祖宗”,但说到底都是占了“中华”的光等等……
但如果说还剩下什么值得让我恋恋不舍的,那应当是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种族这个概念的最高维的“蔑视”。称之为“蔑视”无疑是我的主观臆测,但是作者一再强调的、所有种族的发展都是地理和时空的巧合这个事实,无意是对种族优劣论的强有力的回击。
(哦,亲爱的朋友,你能猜到我为什么对他的这个观念恋恋不舍吗?也许我的上一篇文章能够给你答案)
历史是无数偶然塑造出的必然。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甚至一度产生了“我达成了自己与信息社会的和解”这样的错觉。因为在历史面前,个体只有顺从和毁灭这两个选择。甚至于,你如果迟了几步,就可能是美洲和澳洲的“土著”。哎!可怜的小紫同学正在瑟瑟发抖,能怎么办呢?(摊手 ┑( ̄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