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书籍背景介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们以后简称七个习惯,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然后再给大家一个练习的片段,最后我再做一些引导。
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的管理学和咨询学的大师,创建了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叫富兰克林柯维公司,他也有杨百翰大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的MBA学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过去的28年中一直是高居畅销书榜。看书名这本书像是一本谈时间管理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书,也包括一部分时间管理的内容。本书倡导的原则是变化的世界中总有不变的原则,我们应该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如果你也有兴趣参加这么好玩又让人成长的格书活动,请联系微信 Emmacheng555
格书片段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 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Physical/Second Creation)。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而绘出设计图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创办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整合资金、研发、生产、行销、人事、厂房、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以终为始”往往是企业的成功关键,许多企业都败在第一次创造——事先缺乏明确目标,以致资金不足,规划不周或对市场情况的解读有误。
教育子女也要先定目标,才可能培养出既自律又有责任感的子女,在日常相处中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或自尊的举动。
以终为始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明白了两次创造的道理,把制定目标看得与实践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反之就会日益缩小。
各种生活中心
不论你是否意识得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强烈影响毋庸置疑。
下面几种生活中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上述四个因素和我们的生活的。
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正确的地图让我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能够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更易执行的决策。
格书导语
以终为始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不同的中心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类的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你可能是某几种的混合,可以试着去分析自己或者分析他人。
史蒂芬柯维推崇的是以原则为中心,其实不用看原文的常常的描述,从这个表格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他会推崇这种价值导向。如果你希望自己成长为或者一直坚持以价值为中心,试着分析自己哪些做得好,那些做的不好。
原书还提到一个方法,尝试想象自己去参加自己的葬礼,想想你希望别人用什么语言来怀念你,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这么做吧。
格书导师抛砖引玉
@Emma
做任何项目包括工作上的,或者家里的,都是两次创造,我们列出计划、分解任务,这是第一次,真正执行是第二次,无论是哪一次创造,第一次比第二次更重要,越是早期的错误到后面越是难以弥补,代价越高,人们天天在喊执行力,其实第一次创造更重要,第一次想得越具体分解任务越合理,第二次的创造就越顺利。我经历过的家庭房屋装修、公司系统上线这些项目无一例外。
格书小伙伴作业精华
@枫丹白露-苏眉鱼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而在全面质量管理里面,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个"习惯",这就是PDCA循环。P (计划 PLAN)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以公司里的每个项目为例,在每个项目实施前,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设计、安排;我们常常会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进行任务划分,明确任务的负责人员和各项进度控制。在项目结束后,我们也会对项目做总结,标准化或者是重新计划。无论是标准化,或者是重新计划,这都是贯穿了"以终为始"这个原则。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整个循环里,计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对整个项目的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计划安排得当,每个人只要按照计划去做,整个项目就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反之,则很大程度上以失败告终。以一个公司的供应链部门为例,如果生产计划按一个随机大概的猜想做出来,后面真正生产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缺料、停工待料等各种问题,甚至影响到发货安排,公司账款等问题,这就是计划没有做好所导致的结果。如果计划做好了,生产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但是,一个月的生产排完了,公司运作就结束了吗?肯定不是的!我们需要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检讨,不断的去改进,这就是PDCA 里最核心的思想。在时间管理里面,计划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公司上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任务需要去完成,如果自己不对自己的工作清单进行计划,就很可能一直被紧急事项打断而遗漏了重要的事项。以终为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是对自我的一个约束的心理,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不需要把过去、年龄当做不再前进的借口。
@小花Fenny
之前公司的一个原则或者说价值观就是以终为始。我以前一直的理解就是,以最终要达成的结果和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和方针。今天看了嫚嫚的拆书,对我之前的理解进行了重新的修正。是分两步走,一是明确目标,即智力上的创作,二是制定任务并分解执行,即行动上的创作。
这可以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我们先明确目标,为什么要培养这个习惯,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拿早起做例子,生活作息更规律,自由时间更多,最终的目标是使我们变成一个更自律的人。那在行动上,我们可以考虑哪些因素会影响或阻碍这个习惯的养成呢?惰性,精神状态差,自控力差,没有动力等等,那我们可以晚上早点睡,闹钟调好时间,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晚上想好准备好,要不要找一个早起群用于鼓励和监督,建立一个惩罚机制,循序渐进的早起计划,早起后的时间安排等等等等。
@小坑
关于以始为终这个习惯,我总结了我想到的三个点,供参考:
1.这让我想到了学习的本质,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期下做出的,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复盘,复盘每一天的决策,想一想当初做这件事的假设是什么,又产生了什么后果,要追问问题的果然,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3.第一性原则: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以事物最根本的原则为参照点,不断用那个参照点为自己纠偏,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²,核心算法就是第一性原则。最后说一点心得小体会,以始为终,感觉它不仅仅是一个做事的原则,更像一个不断鞭策你,不让你偏离轨道的一个方向标。希望大家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自己负责,为未来的自己,为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每一步都要以始为终。
老板用以始为终给员工定目标的小案例:在应聘的时候就会问应聘者,你打算在5年后做成什么样子,那个员工说我想成为一个店长,然后说,那我就要给你布置比一般人多的任务,为了让你在5年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店长,,,抱着这样的心态,员工就会想,这是我自己选的要当店长,而且老板也很看中我,我要加倍努力不让老板失望。
@yonge
以终为始其实是社会进步的本质,做完一件事后总结经验,下一次才能做的更好,经过无数次各种各样的以终为始的积累,人类文明才得以进步!咱们国家某些官员有时会在一些问题上(如环境,雾霾)以发达国家以前也有过这些问题为借口推诿责任,为什么不总结人家的经验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或者改善解决问题呢?不知道谈论这种话题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请提醒,谢谢!生活中心的问题说点我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我一直是以原则为中心,但有时一些小事太坚持原则会惹老婆孩子不高兴,所以大事以原则为中心,小事还是以家庭为中心吧!
@King
首先先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追求,并对这个追求做出详尽的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建房子,要建什么样的房子,平房、楼房还是别墅,当然无论是建造什么样的房子一定都要先打好地基,以保证你以后建造过程的顺利。这点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树仔
以终为始其实是不是也是结果导向,选择大于努力的一种说法呢?先思考最终想要的结果,然后再推倒到开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人往往不能很好地坚持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和需求,没有做出更有益结果的选择。
@常敏(Jenny)
以目标为导向,倒推式思考,但真正实施却是从底层开始,后面每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比如一个目标,我们定10天完成,就在心里设想9天完成程度,8天,7天......,每天完成多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提前想一遍,再开始做。
@江水北城
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行动才有方向。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忘记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要时刻警醒自己的最终目标。自己的情绪中有不好的感觉,要想清楚为什么会有那种情绪?情绪的产生一般和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有联系的。想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很多无谓的情绪就会消失了,做事情也就不会纠结了。
对于企业,就是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讲的,上三路是终点,即目标,就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下三路是开始,即行动,就是人才、组织和kpi。对于我自己,上三路包括:成为什样的人,包括感性素质和理性素质;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很多时候会由社会给我提供的报酬体现;个人品质,自律、内省、助人等;下三路包括:时间(注意力)管理;情绪(反思目标)管理;认知管理。
@仗剑走天涯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就像我们创业一样,首先要列出我们创业的愿景与目标,有了这个大的目标,再倒推我们的方式方法,这样思考问题就不会模糊,让我们做事更有方向感。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及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我认为还应该加一项,随时改进。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们不可能保证我们的两次创造是完全正确的,要随着不断的实践反馈来完善,这就需要不断的复盘、改进、完善。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领导是做正确的事儿,管理是正确的做事”,这句话道出了做正确的选择题比正确的做解答题要重要的多,还是推出了这个习惯最关键的要素:正确的方向!
@汪春杰-白云边
我理解的以终为始,应该是把结果作为导向,然后去推导出一步一步的实施计划.我们都认为行动很重要,但其实规划更重要,只有明确好目标,做好规划,我们的行动才能一步一步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任何事情的完成都包括两次创造,第一次智力上的创造一定不能偷懒,要把各个细节都想好,追求完美,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二次体力上的创造才能按照既定规划去实践.。
@陋室明
以终为始,两次创造,第二次读到这一段,相比去年第一次看的时候,又有不一样的感触。分享一个最近新学到的工具,关于三十分钟读完一本书: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写下提出这个问题背后的动机,在一张a4纸上,画十六个方格,用类似谷歌搜索的方法迅速翻阅书籍,在方格内写下关键字或关键段路。最后提炼出1到5个要点,和一个总结,然后找个人复述给他听。背后的认知原理:1,提出一个问题,就比如说我们要找到苹果,那么我们看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眼里就只有苹果苹果苹果苹果。往往,我们看书的时候,经常会丢了芝麻捡西瓜,丢了苹果捡了香蕉。2,同时,看一本书的时候,大脑记忆力最多只能储存五个知识点,即五个方格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借助十六个方格,可以大大延伸我们大脑的储存空间。3,眼脑合并吸收知识的效率会更高。
@阳光
第一先想清楚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然后一步步去完成它,并且要以始为终的去完成它。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件事?是为了通过它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够了,也才会自始至终的全力以赴。
@豪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匆匆在路上行走却忘记了当初为何要出发。我有时经常的会自寻烦恼,明明不是很喜欢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却又缺乏改变的勇气,常常又在抱怨自己的为何做不好,给自己暗示自己不喜欢的内心,在死循环中不断的挣扎,却又走不出第一步,以始为终固然很好,但没有勇气行动,豪无意义,我们的脑海总是想的很多,但在某些时候,又发现大家的行动却差不多,因为想和说有不用负责人嘛!
如果你也有兴趣参加这么好玩又让人成长的格书活动,请联系微信51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