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能触碰,可是已经不能回避了,我在思考。
我和我家食肉兽结婚,仅仅是个缘分,我们俩除了人性中的善良,性格的不同之处要远大于相同点。
食肉兽从小娇生惯养,家教不错,只是少年贪玩,没成大器。
我的公公婆婆都是大学毕业(70年代推荐上大学的),公公是农村出身,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机缘巧合,一步一步成为县里某局长,婆婆出身书香世家,也算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修养极好,从事文字编辑工作。
我家食肉兽从小吃穿不愁,家里藏书不少,除了看书和打游戏,食肉兽不用考虑任何事情。妈妈和姑姑一起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食肉兽从小生活在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
再来看看我彪悍另一只猫,和食肉兽的成长经历迥然不同。彪悍猫我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丫头。父亲母亲本该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可是因为父亲当过兵,见到过外面的世界,我的父亲会盖房子,修铁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他带着村庄里年轻力壮的人,到城里干活,成了当时的小包工头。
父亲不在家时,母亲除了在田地里劳动,回家还要照顾我们姐弟三个,以及家里饲养的猪、牛、羊、鸡。
家里以前养过几头猪,猪圈就在堂屋西头,母亲每天拿着一个猪食盆,把麦麸子里加点水喂猪,她走进猪圈,咚咚咚敲几下盆,嘴巴里发出“唠唠唠”这样的声音,几头猪就会扭着肥胖的身体,哼哼哼地走过来吃食。
夏天,母亲也会把西瓜皮扔进猪圈喂猪吃。
冬天,我们家过年就有猪肉吃了。母猪生下的猪崽儿,也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母亲说父亲像一匹马,整天东奔西跑,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有时农忙时节也回不来。
那时农业机器不多,家里养的牛可以拉犁头耕地,也可以拉石磙碾麦子,还可以帮我们把收割下来的麦秸秆拉到打麦场。
我家的牛屋在院子里,母亲每天夜里要起来喂牛。别人家的牛吃的是用铡刀铡短了的麦秸,我们家没有那气力,我们家的牛吃的永远是长长的麦秸。妈妈还说这叫:“常(长)吃常有。”即便如此我家的牛还是吃得很香,长得也壮,因为母亲会在麦秸里拌些麦麸子,那算是最好的饲料了吧。
我记得有一次,麦收季节,因为爸爸不在家,妈妈在三叔的帮助下,把割下来的麦穗用牛车运到打麦场,因为路途稍微远一点儿,来回一趟不容易,车上装的麦穗多了点儿,绳子没捆结实,结果走到一个比较窄的路口,妈妈没有把握好车把,牛走偏了一点儿,拐弯时翻车了,麦穗掉了一地,还要重新装车……
可以想象30多岁的母亲,头顶烈日像个男人一样地劳动,皮肤晒得黝黑的样子。
麦收季节,家里实在忙不过来,姥姥会来我家照顾我们,毕竟姥姥也要照顾舅舅家的孩子,来两天就回去了。很多时候,妈妈回家天都黑透了。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夏天,我们放学回家,母亲在田地里劳动,一直到天黑,我和弟弟妹妹回到家,坐在院子里等母亲回来,等母亲回家时,天已经黑透了,夏天的夜晚起风了,弟弟坐在山羊旁边,竟然靠着打盹的山羊睡着了。
我还记得一件事,我因为头痛,提前放学回到家,到家后,想给辛苦在田地里劳动的母亲送水,家里连个水壶都没有,彪悍猫我只有用暖水瓶来装点儿凉井水。
暖水瓶在厨房,厨房的门是锁着的,我没有钥匙,只有从低矮的窗户翻进翻出,可是翻出来时把暖水瓶摔碎了……
还有一次,放麦收假,妈妈在田地收庄稼,我十岁左右,在家带弟弟妹妹玩,也帮妈妈做午餐——煮豆子稀饭。
我不会做面条,每天都煮豆子。后来我听说夏天出汗多,干活的人要吃点儿咸的饭才有力气。我想学着给母亲做碗捞面条。
那天中午,弟弟负责剥蒜,捣蒜泥。妹妹烧地锅,把水烧开。我来和面,面软加面粉,面硬加水,对于一个没有做面条经验的孩子,好不容易和好面团,开始擀面了。因为我个子低,就踩一块砖头在案板上擀面。
因为面很软,擀面片一推一拉并不难。把面片折叠,切了以后,正是因为面太软,面条粘在一起,却怎么也扯不开,那就这样煮吧。
煮好以后,在凉水里捞一下,浇上拌了香油的咸蒜泥。母亲从田地里干活回来,彪悍猫我端着第一次亲手做的捞面条给母亲,母亲接过那碗面条,眼泪滴在碗里,大口地吃起来。
后来,母亲多次提起,那次我做的面条看起来像泥鳅,吃起来很劲道。
母亲还教会我们怎么喂鸡,这样,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有鸡肉可以吃了。秋收更是忙碌,起早贪黑一点儿都不夸张……
我是排行老大,跟着母亲下田地掰玉米、摘棉花、揪绿豆、揪豌豆……我了解母亲的辛苦,也跟着母亲知道了什么叫吃苦耐劳。当然彪悍猫的皮肤也和母亲一样黑。
农闲的冬季,母亲会忙着套被子,给我们做绣花鞋子,母亲甚至会剪衣服,用缝纫机缝制衣服。
在农村,我觉得我穿上母亲做的衣服和鞋子很开心。
母亲还会把新麦子脱掉皮以后,给我们做甜酒腐子,用面给我们炒甜焦豆,还会去赶集给我们买好吃的。
可是,母亲唯一没有教我的就是做家务。母亲像个男人一样干农活,还要照顾我们姐弟三人,没有时间收拾房间,没有把衣服叠得平平整整的时间,慢慢养成了不会收拾家务的习惯。
我是她的女儿,我和母亲一样勇敢,过着粗线条地生活。彪悍猫后来五年级转到县城上学,在五年级和食肉兽一班,n年以后,竟结为夫妻,这神奇的缘分!
婚后,一直矛盾不断,因为,我们越来越发现,彼此的不同。
食肉兽不谙人情世故,彪悍猫能独挡一面;食肉兽细皮嫩肉,喜静不喜动,彪悍猫皮肤黝黑,喜欢旅游;彪悍猫不善于收拾家,食肉兽本是大男子主义,可他不得不亲自收拾房间,当然,每次都是批评彪悍猫不像个女人,至少不像他心目中妻子该有的样子。
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食肉兽和彪悍猫才终于明白,原来可以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为了这个家,大家心态改变了,现在彪悍猫和食肉兽幸福地生活着。
可是,我的母亲,有没有人理解她?
父亲在外挣钱,很是辛苦。母亲理解他,总是教育我们要尊敬父亲,给我们念叨父亲都是为了这个家能过得更好,才背井离乡找活干。每次父亲回来,母亲都会做好吃的,父亲会给我们带回城里孩子会读的课外书,也有城里孩子喜欢吃的糖果。
父亲在家时,会早早起床先在院子和屋里洒水,再把屋子、院子每个角落都扫干净。父亲教会我们起床后要把被子叠整齐,早晚要刷牙,穿戴要干净。父亲还教我们怎么把衣服洗干净。
父亲也理解母亲平时在家,又当爹又当妈的不易,所以,对于母亲不收拾房间,虽然不满,也能忍受。
后来我们家搬到县城,慢慢脱离田地劳动,可是母亲仍然会在院子的花盆里种菜,我们上学去了,母亲负责给我们做饭,闲下来时给我们绣鞋垫,甚至后来流行绣十字绣,她绣得眼睛发痛才停下来。
母亲什么都愿意干,唯一不喜欢收拾家,她忙了半天,除了地面能打扫干净,她实在不知道怎样把一个家收拾得干净利落。
因为曾经历贫穷,她什么都不舍得扔,家里堆放的东西,摆放得到处都是,最主要的是,妈妈没有收拾家的习惯。
她是我母亲,我和她曾经一起在田地劳动,我理解她的辛苦。我敬佩她的优点,也理解和接受她的缺点。我从她身上继承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学会了不收拾家的坏毛病。这个毛病,让我家食肉兽痛恨到极点。
我毕竟年轻,读过中专,自学本科,不断学习和反思。我读了《断舍离》,读了《非暴力沟通》,读了《朱子治家格言》,我不断地自我升级,化解家庭的矛盾。
可是,我的母亲,她老了,现在随着弟弟弟妹离开河南老家,定居到浙江。
父亲还是没有退休,他还是全国各地奔忙,希望多挣点儿钱给子女们再做点儿奉献,也可以给自己挣点儿养老费。
在大城市,在弟弟漂亮的新家里,母亲照料她6岁的孙女儿,孙女儿日托上学一整天,连晚餐都在幼儿园吃,除了周六周日带孙女玩耍,平时母亲很清闲。
闲下来的母亲,不会像我一样读书,也不会像婆婆一样把家里的桌子、灶台、门窗擦得一尘不染,把物品以最佳的方式摆放好,母亲最多就大致弄干净就觉得行了。
母亲开始在本来就不大的阳台上种桂花树,养蚕,导致家里招蚊子,我知道母亲太寂寞。
弟弟和弟妹工作忙,有时午餐在公司吃,母亲一个人在家,她不是个闲下来的人,她又开始到小区和那些同龄的老太太们跳广场舞,也会去贪图小便宜,看哪家做活动,去“免费”体验健身器械,回来还可以“免费”领二斤鸡蛋。
母亲曾经在老家县城,因为免费体验被洗脑,非要买两万元一台的“保健床”。后来,被我们姐弟三个教育,才“迷途知返”。
母亲没买“保健床”,可她偷偷买了不少保健药,她会偷偷把药盒子拆开丢掉,只留下没有字的包装,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还以为是她的降压药或降糖药。这就是母亲的小心思。
所幸,这保健药没伤身体,花点儿钱,图一乐呵,让寂寞的母亲有同龄人聊天,心情好,我认为也就值了。
我没有给母亲聊天的习惯,因为总觉得母亲说的话重复,“好好照顾身体,工作别太累,照顾好我的外孙女,祝一切顺利。”母亲每次都说这些话。
我没有常常陪母亲聊天,妹妹也没有这个习惯,我们做亲女儿的都这样做,我有什么资格要求我的弟妹怎样做呢?
我们各人都有自己忙碌的事,常常忘记了我们的老母亲,她可能吃穿不愁,她可能身体健康,可是她那份寂寞有几人能理解?
即便理解了,又有几人能想着去做点儿什么来排解老母亲的寂寞?
我什么都没有做,我用冷暴力来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我可以几个月都没有主动给母亲打过电话,关心她生活怎么样?到大城市生活需要注意什么?没有教她怎样和弟妹相处。
我也没有告诉母亲,养花种菜是可以的,干净卫生也要考虑,把家里收拾干净比免费领几个鸡蛋重要得多,我只是把所有的责任都转交给我弟弟和弟妹。
我作为一个女儿,尚且对亲生母亲如此,我又能怎样要求弟妹呢?
今年母亲节正好是母亲的生日,我想我至少给母亲打个电话,告诉她我想说的话。不要让母女关系成为一辈又一辈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