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历经276年,十六代皇帝,每个皇帝特点各异,读来甚觉有趣,本文从个人角度,略作总结和分析。
01 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于今安徽明光市的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小时候家庭穷困,靠给地主放牛生存。
此时正值元朝末期,朝廷横征暴敛,淮河沿岸遭遇瘟疫和灾旱,一个月内,十七岁的朱元璋目睹了父母、大哥及侄子相继饿死,让他对元朝有了刻骨的仇恨。
为了生存,他去当和尚,被派外出化缘,三年的漂泊,他建立了强大的信心。
幼年的朋友汤和邀请他起义,从此走上了农民起义的道路,历时15年,1368年称帝建国,取国号为明。
朱元璋称帝后,勤政治国,废除了丞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兴国政策,为了基业长存,给子孙后代扫平障碍,杀掉了跟随他一起建国的名将们。
朱元璋就像一个大家长,不仅努力建立了丰厚的家业,还尽最大努力,为子孙铺好了道路。他是一个好父亲,好祖父,好祖宗。
因为自己和家人挨饿的悲惨经历,他还制定了朱家子子孙孙不需要工作,世世代代靠吃俸禄生活的规则。谁知,后来因为不许工作,子孙也有被饿死的状况。
明太祖朱元璋于1398年,71岁安心去世,称帝后在位30年。
02 帝二代:建文帝朱允炆
21岁的朱允炆从祖父朱元璋手中接过了大明江山时,面对朱元璋九个虎视眈眈手握兵权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忧虑。
朱允炆15岁尽心伺候病重的父亲朱标,父亲去世后,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来与自己同住,给予他们爱和呵护。
因为朱元璋脾气不好,伺候他的人总担心掉脑袋,此时的朱允炆,主动承担了护理朱元璋的责任。
15岁被立太孙后,朱允炆经常遭到叔叔们的排挤和挑衅,特别是四叔朱棣。父亲的早逝和叔叔的排挤,让朱允炆成为了一个早熟的少年。
1398年建文帝登基,一个月后,在朱元璋留下的三位大臣辅佐下,开始用武力收拾他的叔叔们,在下令逮捕朱棣时,朱棣开始造反,朱允炆下令让部下不要让自己“背上杀害叔叔的名声”,等于给了骁勇善战的朱棣一把保护伞,从而能在战场上明目张胆。
京城被朱棣攻陷时,1402年,在位四年的朱允炆烧毁了宫殿,逃跑了,从此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
03 帝三代: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也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他的皇位是自己抢来的。
朱棣的母亲是一位身份卑贱的妃子,朱棣出生于1360年,此时朱元璋还在东征西战,一点也不重视这个战火中出生的儿子。
朱棣的出生环境,决定了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刀枪铁马中长大,并且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早熟。
被封为燕王的朱棣在30岁这年,成为军队主帅领兵出征蒙古,常年战场的厮杀,让朱棣成长为了一名经验丰富、拥有强大心智、高素质的战争将领。
他学会了用慈悲的面孔应付服从他的人,用残暴凶狠的面孔对待他的敌人。成为了一名老谋深算的藩王和强者。
当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下令逮捕自己时,朱棣开始在北平起兵,自诩“靖难”之师,开始攻打建文帝,历经四年,于1402年,攻陷南京,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朱棣虽然冷酷、残忍、权欲熏心,却是一个好皇帝。
他以父亲朱元璋为榜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护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他的统治,荒地被开垦,粮食钱币充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打造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他花费五年时间,主导修成了一部被称为中国文化史金字塔的《永乐大典》。
为了国家不受北方民族的侵扰,迁都北京,从永乐元年开始准备,到永乐十九年历时20年迁都成功,从而有了我们现在繁华的北京城。
朱棣还组建了郑和的无敌舰队,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七次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传递了大明的和平与友善的精神
明朝的太平盛世,郑和下西洋的拜访,东南亚及非洲的各国使节不断来明朝贡和拜访,可见此时明帝国的强大。
朱棣设置了内阁,后来成为明帝国统治的中枢,直至延续了500多年。
因为他是通过“靖难”做皇帝的,内心没有安全感,恢复了曾经被朱元璋废除的东厂,改为宦官主管的机构,从此成为了国家的暴力和特务机构。
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朱棣从做皇帝起就提心吊胆,派人一直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书中说,朱棣最终找到了答案,获得了解脱。
朱棣在位期间,曾五次亲自出征蒙古,横扫一切,把北方民族的骑兵“打服为止”!绝对是打出来的江山。
1424年,最后一次出征蒙古,于归途中病逝,年六十五岁,在位二十二年。可谓生于战火,死于征途。
一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如同一个企业建立,最初都是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成长和扩张,打下稳定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机制,才能如火如荼地发展。
本文介绍的三个皇帝中,朱元璋属于强大的创始人,而朱棣更有力地壮大了大明的国力,创造了太平盛世。
后续将陆续介绍一代又一代的个性迥异的明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