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友艳子笔耕不辍,除了日常更文,还在坚持写《每天三件事》的周记更文。谁料竟惹人非议。
一位读者看了《每天三件事》点评留言:这样的生活太小资了,晒晒晒,晒来晒去,都写了啥?突然想起昨天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的演讲……
艳子在群里说起此事,笔友们议论纷纷。
《每天三件事》我有空也会去看,很好的记录形式,此时提起,倒是激起我调整自己日更的方式,这个先撇开不论。
艳子《每天三件事》周记更新的初衷,在她每篇更新的文首都已开宗明义地签注着:
每天三件事,发现新奇,记录感悟,存留回忆,攒满幸福!
这位读者竟然认为是”晒“,是显摆,显然有违艳子的初衷!
沉下心来,想起了尚导微课《修行麻辣烫》中讲《我·世界》时言及——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由绝对世界和相对世界组成,亦可言由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构成。
绝对世界(或客观世界)的信息经由我们大脑的处理来进行信息管理。这个管理过程中,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归纳,做出定义、标识、标注,再进行分类扭曲,最后进行删减,按照我们的需求进行保留、转化,从而产生我们的相对世界(即主观世界),也就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观。
因此,我们这一刻的反应就是我们自己的世界,我们看的是别人,折射的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世界。同样的夏天,有人感受的是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亦有人觉得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其实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温度还是那个温度,只是我们的心理状态影响了我们的感受罢了!
同样,关于留美女生的演讲,因了群里多位旅居海外的笔友而看到了新观点。
在朋友圈亦曾见多位好友转发,多数是义愤填膺,指责姑娘的言过其实,言辞激烈者大有人在。
群里的笔友,因平日勤于笔耕、思考维度较广,亦有认为,以自己的标准去衡定别人的言行是道德绑架。
于我,虽不至于反应如朋友圈的朋友们这般强烈,但亦以为,在这样的场合,如此言辞凿凿,确有不妥。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异域之邦,此等言论,怎生了得。
然而群里在异国的伙伴们,却给我们带来了在西方文化下,对此事的理解。言论的自由、民众参政议政的参与度等等观念,和国内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纵观各种观点,何尝不是从自己的审视角度,判断标准来判定事物呢?究竟那位女生出于何种动机和思考,作出此番演说,亦只有”鬼知道发生了什么“吧!
突然想起,几年前的一桩家事。
家里,老公的老祖母,身体一向很硬朗,到八十多,都没怎么生过病,更不要说得什么慢性病。也就随着年岁渐长,听力渐渐下降,常常要贴近她,提高嗓门和她对话,方能听清。
作为长孙媳,大概从小也是跟随祖母长大,嫁过来之后和老祖母不由自主地很亲热,她亦视我同孙女一般。儿子出生时,老祖母七十多,荣升曾祖母,身轻体健,还常常帮着搭手带重孙。亦因此,隔了两代,儿子和曾祖母依是十分亲近。
一日,我们一家三口到市中心购物,走着走着,见到助听器专卖店,我和儿子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耳朵越来越背的老祖母,遂进店打听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等,并下定决心要帮老人家配个合适的助听器。
回来的路上,一路思考着,如何选择助听器,突然思考停顿了……
因多年来大事小事的积累,婆婆和老祖母难免有些摩擦,话里话外,总有些不中听的话容易伤人。这些年,老祖母听力下降, 即便婆婆偶尔发个脾气嘀咕几句,她也听不见,婆媳间的矛盾倒是而少了。若是给老人家装了助听器,反倒不是在帮她恢复听力,而是给她添堵呢!不是嘛,都说难得糊涂,既然老人家自己都乐得耳旁清净,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于是,也就从此打消了帮老祖母配助听器的念头,这些年,相安无事……
今日议及”我“看世界,”我“面对世界的方式,倒是勾起了这件往事。老祖母的听力下降,何尝不是因祸得福,接受的信息少了,也就让她少了烦恼,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她的"世界",有了一份难得的安宁和详和。
外部世界,是明明白白地在那里的,我们如何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如何去认识 ,如何去筛选,如何去审视,真是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呢!我接纳还是拒绝、我正视还是敌视、我被什么吸引、我又忽视了什么,关键不在于这个世界如何,因为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多不少,重要的,是我们,以怎样的内心,以怎样的视角去面对!
世界在此,我们与它好好相处!
365天百字文 #20170524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