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写了这些天的主题日记,似乎一直在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说服与鼓励自己,安慰自己。
昨天终于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来解释这种“自嗨”行为本质上的合理性。
这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感”,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简单讲,就是我相信我有能力且我能做到。
002
人之所以需要“强自我效能感”,本质上由环境决定的。我之前有一个早上写了“不确定性”带给我的一些思考,那时提到,因为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而人本质上是要寻求安全感的,所以会通过积极和消极的行为去寻求安全感。
消极的行为就是逃避和退化,表现为强烈依赖某个人或某个环境,对即将面对的问题一再拖延。
积极的行为要求我们能“活在未来”,对未来做个预测,然后笃信自己的预测并采取行动,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就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可不是主观臆断。在班杜拉的理论里提到过,“人们可以通过预测后果来增加自身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人们越能够对生活的有关事件施加影响,就越能将自己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为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人们也会选择相应的环境支持。”(强烈感觉古典老师一定是读过班杜拉的!)
这也是与自己对话的一个必要条件:至少要知道自己现在知道什么,想要知道些什么,能干些什么。在不断的自我对话中强化“自我效能感”,让自己感到“有用”。正如班杜拉所说:“自我效能感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自我说服过程得以建构的。”
003
那自我效能感能培养出来吗?
首先要知道自我效能感从何而来,主要有四个渠道:
(1)过去的行动经验。这是自身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当人们相信自己具备成功所需的条件时,面对困难也会坚持不懈,遭遇挫折也会很快走出低谷。
(2)他人的示范经验。当我们发现与我们差不多水平的人通过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更加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比如我写作,是因为我周围的小伙伴都在写作,还有一些坚持了1000天的伙伴,现在能力已经很强了。所以我会认为自己也可以的。
(3)外界的言语说服。就如同动机访谈一样,别人会跑来说服你,说服你的这些理由恰好可以让你充满能量。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说服,比如为失独家庭建立一个支持小组,然后互相扶持走出困境。
(4)身体和情绪状态。当我们处于积极稳定中和的情绪中时,会更觉得自己有能力,对能力的把握更准确。而过于低沉的情绪会让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同样,过于高昂的情绪会让人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乐极生悲”。
从今天开始,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培养自我效能感。
如果有可能,每天与自己对话五分钟,问问自己:“今天我做成功了什么事情?有人比我做得更好吗?我应该怎样向他学习?总的来说,我处理事情的能力怎么样?”
004
与自己对话的最大好处就是,即使大声骂几句“你笨死了!”自己也不会立即跳出来还口,因为你没有还口的机会,只有不断的反思与调节。
愿我们在这反思与调节中,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