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商,在最早的时候在明清两代可谓是近地区最为威风的一部分人,其余威至今仍然在故乡山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晋省的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通过很多的历史教育和其影视作品,很多人都知道经商根源,来自于其盐引这种特殊的国家的权力赚取的巨额利益。并且以官商一家的模式维持自己的特殊的社会地位。今天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山西晋商的发展历史。
山西地区在整个中华大地上仿佛地理位置上,就像是独立生成的一个区域,在中国大多数河流都是由西向东而流,而山脉由西向东串联的时候,山西却与其他的地方不同,因为其山水都是南北向的,因为吕梁山和太行山将汾河谷地包裹在其中,因此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形式,因此使得山西地区和其邻居华北关中两个地区基本是隔绝的境况。
这个结构的南端被中条山封锁,并且因为黄河和西边的渭河平原也有明显的分界,因此只有面向北方的土地,虽然也有恒山、云中山等自然的屏障,但是整个地区已经连接上了北面的内蒙古高原和蒙古地区。因此只有北方才有出口,就让山西这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成为了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人的农耕文明之间的天然的交流地带,山西也因此而军事历史丰富,经常能够锻炼出百战之师。
并且从山西出发就可以直接的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了,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每一个朝代都要进行山西地区的交通上的强化和军事上的强化,不仅在已有的河谷和山地地区铺设许多的道路,甚至还会特意的去架构桥梁和军事和民用的栈道,这些交通上的铺设,使得山地山西地区的兵员和物资上的发展极为的便利。
而最早开始这样一种贸易的往来,其实是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最早建国据考证,位于今天的临汾市东南地区附近,而初代的晋国任务,就是与其他的风格一起给定都于镐京的周王室提供东北方向的保护,并且顺便把这一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往北驱赶。当然这个任务到了后期就产生了变化,晋国很快的开始吞并附近的地区,并且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得晋国的行政区划变得极其的大,而我们所知的是之后出现了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国继承了之前,建国喜欢修路的传统。因此使得当地地区的互相的联通更为便利起来。而直到秦汉帝国时期,山西地区的几个重要地点,例如太原地区韩国的长治,魏国的安邑等地区都是当时的交通枢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山西在更长的时间内是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的,而在其中北魏王朝时期,为山西提供了境内开发的好机会,因此在这一时期开辟了许多重要的通道,例如大同至靖州的飞虎道等。而在随后的宋金元各个政权都在这个基础上,以军事交通上的目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山西内部的交通的便捷性,例如金朝以大同为中心修建了南北西三个方向的驿道,而元朝就在这个基础上开辟了驿馆。
到了明朝时期,对山西的军事实力上来说还是有巨大的重视。因此在当时设置了大量的军政为所作为北方的蒙古人的防御要塞,而我们现在所知的山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明长城,就是当时的建筑。
但因为如此使得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最多的时候山西地区的守军达到了百万之众。这种情况下使得中央政府的压力倍增,无法去负担整个守军的日常的用品。因此在朱元璋在位时,朝廷就根据山西的参政的意见提出了开中法,允许民间自发组织,向北方边境运输粮草进行贸易。而这些民间力量所得到的回报,就是可以其允许买卖粮食和食盐。因此在这样一种政策的便利下,山西的商人们开始以民营的形式向北方运粮食,并且因为山西运城地区是北方重要的盐产区。在之前的时间里这些地区都是官方的盐场,在新的政策的推动下,使得民间力量开始介入,因此开始发展并且对山西交通的开发成为更大的便利。在明代时期,大同太原泽州潞安等地区的通道得到政府的重视,全力兴修和违建,因此其连通能力大大增强,使得山西晋商的发展之路变得畅通。
在清朝时期却又出现了更大的变化。新的变化是因为满蒙联姻的问题,使得蒙古族和满族之间矛盾开始平息。因此那些山西的守军开始显得鸡肋,但是晋商的生意还在继续,在之前的运粮换取盐引的过程当中,山西商人们取得了不同的成就,即如何利用这些商道。
在这时又出现了与山西晋商开始竞争的另一股力量,就是我们熟知的徽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晋商从清朝那边,得到了清政府入蒙的许可,把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贸易持续了下去。并且在内蒙古地区和山西地区的协调推动下,晋商在清朝依然有其威势。
然而随着近代以来,因为晋商的内陆地区主场地的性质渐渐的落后于东南地区,而在现在晋商的传奇,终于绵延了数百年之后开始渐渐的衰退。晋商也成了历史中的名词,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