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看来,互联网时代至少应有两个基本属性:网络化和平台化。网络化就是零距离、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平台化就是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海尔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而采取的“人单合一”模式不仅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企业变革。
那么这样的实体企业在面临时代的改变而切换步伐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肯定,这种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行业大都应用在了产品本身上,作为一个7年的互联网从业者,最直观的感受是,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更像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或boss这一角色在承担。
下面聊一下我个人对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模式理解:
网络化:
企业核心——谁主导产品(中心化与去中心化):eg.零售业
传统企业:老板or高层决定着大市场的产品。我觉得大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就生产什么产品,即便明白这些产品满足不了整个市场的客户需求,但批量生产的本身制约着产品的统一性;(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中心化
互联网企业:用户决定产品。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需要什么我们产出什么。像blog、UGC、社交媒体等;(你需要什么我可以适当给你什么)——去中心化
面对用户——信息不对称(中介化与去中介化):eg.金融业
传统企业:在之前的发展中,很多资金是通过传统中介来实现,比如证券公司、交易所等市场,最大的弊端是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互联网企业:比如市场中有的平台其提供的产品是需要供需双方来达成一致,或者通过供需来进行深化合作,比如现在的P2P,在资源(金钱)的配置中有一定的交互性,这个交互性能够让投资者与借款人达成一致,双方通过一定的协议来完成这个行为之后的事情,相对于传统来讲,这个中介平台的性质不会具有传统中介的影子,这个中介在效率上要比之前高很多,虽然也算是中介,但是中介的一些不好特性能够有效避免,当然投资人在做这样的理财时候需要擦亮眼睛,毕竟在金融理财过程中,信息是不全对等的,所以对于关键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确认,那投资人就需要考虑了。
员工、用户面对面——了解用户(零距离)
传统企业:不认识用户,只认识顾客。但是,在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必须认识三类关系:第一,顾客和用户;第二,员工和用户;第三,互联工厂和用户。互联工厂的最重要的是第一,能不能连上用户,但是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你怎么样把用户的意见整合起来,正式传统企业需要做的。
互联网企业: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分析市场,分析目标用户,满足用户需求。但同样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用户的需求整合起来也是互联网从业者需要做的。
平台化:
传统行业:传统时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驱动力是规模和范围(钱德勒)。规模就是做到最大,范围就是做到最广,由此来提高门槛让竞争者很难进入。
互联网企业:现在电商就是最典型的平台,阿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做到一万亿的规模,实体店也有做到一万亿的,比如沃尔玛,但是经过了很多年的时间。电商之所以可以快速颠覆传统连锁店,就是资源在网上可以快速配置的结果。
海尔现在正在探索的让用户参与前端设计,过去企业是先制造后销售,那是为库存生产,现在必须变成先有用户后制造。这就颠覆了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小米的参与感。
基于“人单合一”模式,这种思维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根深蒂固,但我仍觉得互联网从业者更应该反思更多。
1.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中,每个人都是中心。
对内部而言,每个员工都是中心,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变化了,过去领导掌握信息多,现在在互联网上,你的员工掌握的信息可能比你还多。
外部每个用户都是中心,他可以把自己的消费体验瞬间变成全球直播。员工没有领导了,用户也不以企业为中心了,整个组织就要变成扁平化。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中,似乎对这种模式熟悉但却略显疲惫。
我们再来回到之前讲过的三点:
1.企业 2.员工 3.用户
在我经历过的互联网公司中,也有不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他们1.产品不由用户定义;2.惰性员工只做不想;3.不重视用户需求。最后公司必然是走向衰落。
产品的定义人人都有权参与: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从0-1时基本上都是在boss和高层们权衡决策后产出的产品,在产品前期,这没什么可诟病的,然后在产品从1-100时,参与者似乎只剩下产品经理,运营及研发在过程中参与极少。产品经理从用户出发,到需求,到执行,到迭代,虽然常提到用户,但往往很多时候做出来的产品是向着自己的,作为运营则更应该在所有环节都要强调用户。我理解的产品经理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判断者>决策者。
只想做一个不出错的员工不是个好员工:
互联网公司有很大一批人永远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员工,这份“安分守己”不是指不闹事、不惹事,我认为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应该在工作中多问自己“为什么”,毕竟你还有说“不”的权利。互联网本身倡导一个扁平化的管理氛围,但其实这种氛围是名存实亡的。leader下达的工作99%的人都选择默默执行,毕竟他们也会想“出了错我也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不了解用户,也不愿意接近用户:
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多的情况。很多产品和运营都只知道看数据,并不懂得去贴近用户,然而数据也会欺骗我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用户才是最明智准确的做法。
说在最后,我反倒觉得传统企业海尔的“人单合一”更像互联网浪潮中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就像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卷首语说的一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果跟得上就是最好的时代,如果跟不上就是最坏的时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