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端午,把我放糊涂了。把昨天当成了周一,因此也就没有更文。实在是晕。。。
端午前发生了一些事情,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我尝试着把这些个瞬间速记下来,又一次陷入了痛苦与迷惘。尽管人此生都会与这些情绪相伴度过,好吧,那不如表达为我又一次意识到它们而已。
突然因为我不及时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难过了。
上周周会,经理与“战斗机”的对话,让我发现,原本繁琐的工作,其实是不用那么复杂的。长达一年多遵循的工作流程,竟然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不需要我们去负责的。我们自以为是的“兜底儿”,仅仅是自找麻烦。如果不是和经理沟通,不知道还要走多久的弯路。最终,事情在经理哭笑不得与无奈中结束。
当真相揭晓,我惊愕地明白一切,但我只能做到瞳孔放大,但与之配套的语言,却全然被拦截在喉咙处。
这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维度来看:从职场角度,当工作做起来费时费力,抛掉工作本身的问题,应当和领导勤沟通,也许会有新思路;从观人角度,当意识到整件事情,上级是在助自己时,应该顺从;等等。
但是我当时满脑子是,事件明明关乎你自己,为何没有及时表达感谢?为何不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近,不,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观察自己的情绪。我用了两个“及时”,是因为事后复盘,我很快就反应过来,应该有的情绪,语言,实际都及时地浮现了,只是他们似乎在等待一张“通行证”。而讽刺的是,这张“通行证”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前几日想这事,我把问题归咎于我不够有主见。但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其实你不是没有主见,至少表面态度与立场,和主见关系不大。
在达达令的主战场论里写道,“那些我不擅长的,不喜欢的,不愿意投入地领域,我不必逼迫自己顺应那种游戏规则——我不应该为此而谴责自己。那本不是我的主场,所以不值得投入。”
所以我放过自己,在某些讨论会上,我噤若寒蝉,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遗憾的是,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些关乎自己的,为自己站台的瞬间,为自己而发的声。已经超出了“主场”概念,因为它们本就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是主体。
因此,不是反射弧太长,也不是没主见。兴许只是少了些勇气,破釜沉舟的胆量。
话总是好说又好听,做起来难。且慢慢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