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汇总本篇内容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道理似乎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却做不到?
当然,人非完人,很难做到心中毫无波澜,而汇聚天下云海。但是,如果自省的心都没有,那就是故步自封,陷入困境了。而人们往往是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他人的缺点,并且拿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进行对比。
所以,人若具备自省的意识,便需要具备我亦为人,并非完人的认识。任何的矛盾和障碍,非一人之错,也非一人之力可破,而具备更高认识的人往往是更宽容、更理智、更随和的。我们所有的沟通和管理的目的无外乎三点:第一,解决问题;第二,提升他人;第三,提升自己。而其中提升自己是最难得,因为除了具备提升的能力外,还要具备透彻认识事物的智慧。
穿插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管理。很多人都讲,是因为这事做的太蠢、太笨,实在让自己怒不可解。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怎样的原因、理由,情绪的输出,就是不理智、不成熟人格的体现——没有例外!
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办法达到圣人的境界,完全摒弃情绪的宣泄,但是我们要有克制的意识。除非是特定情形下战术的应用,而这与纯粹的宣泄的差别就在于言语的斟酌、力道的把控、要求反馈,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反馈之后的复盘!并且这个方法也不可经常使用,否则就无异于发脾气了。然后我们大部分人所谓的战术运用,都只做了前半部分——没有最后一步,皆是情绪的发泄!
一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的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该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可以这么说,力求上进的人都是重视自省的。因为他们知道,自省是认识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自省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走向成熟。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
二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不轻易指责,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这样的人,心地阳光而美好,久而久之,福气自然到。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无论利益感情,有关联就意味着有摩擦,有碰撞,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金无足赤,人非完人,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才是人格成熟的标志。
三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只有待人以宽容的心态才可以聚人心,,只有具备厚重的品德才可以担当大任。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有容乃大”。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厚德是为人境界的高度。
四
《过庭录》:“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是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在评价他人和自己的是非对错的时候,天平自然是倾斜于自己的,这无关乎阅历、学识等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省、克制,以趋近于天平的平衡。
五
《礼记·乐记》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态度,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不断完善自我。这是积极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不懂自省,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会有自救的愿望。做人,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自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自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机缘,使人达到更高的境界。正所谓孔子教导弟子所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遇事不责人,不抱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