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众号很久都没有更新了,其实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有,每个星期至少更新一篇,那样一年下来,就能有52篇文章了。
很奇怪的是,我似乎背离了九个月以前我创办这个公众号的初衷。
当时我写“现在这个公众号打算写的内容很宽泛 当然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的啦 用文字图片音乐记录我们的心情 看过的书 走过的路 看过的风景 遇到的人 碰到的事 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花 好好记录下来 养成一片后花园 将来老了 可以好好赏花”
当初的想法真的很简单,就是单纯的记录而已,也没想过要怎么推广(虽然至今也没推广过),可是我发现过了九个月的今天似乎没有办法做到。
当初说要“好好记录”,如今连“记录”都说不上,更别提“好好”地去做记录这件事情。
02
是的,最近一个月以来,连一个月的日记总字数都没有办法超过两千字,其中每天的年月日星期几这样的字样一个月下来都能占到一两百字。
连日记都懒得去写了。
没有好好去写坚持一个星期至少更新一篇推文是因为,年初以来,一件事情的真相浮现出水面,但是引发出了另外一个更加吓人的事件,让我很难接受这个世界,让我无法自私快乐地活下去,自然而然,连写的欲望也丧失了。
我不知要以何种面目去很好地面对生活,也无法接受自己在他人面前坦露心声的样子。
事情无法干脆地得到解决给个痛快的结果,一边消磨人的意志,一边还要让无法安睡的人保持清醒。
03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后来我发现,一旦所有的文字和图片暴露在网络之下,传播得快或慢,看到的人多或少,我不但要为自己写下的文字负责,更要对所有看到我的文章的人负责。
写的内容不能只是个人生活的碎碎念了。像我这种不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本来就羞于表现,更不敢将个人生活与情感以这种方式随便摆在公众号这个比朋友圈更为正式的地方。
虽然不经常更新,但是还是会经常逐一点开已经发送成功的推文,看看阅读量有没有增加,有没有什么人留言了。
真的觉得很神奇,没有对自己的文章或公众号有任何的推广,可是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量都是在缓慢增加的。
尽管真的很缓慢,可能十来天也就一两个人看到某一篇文章。
不过这样好像反而让我倍感欣慰,那些看文章的人可能真的是因为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文字感兴趣而已,而不是因为这个作者她本人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关注公众号的人至今只有23个,已经创建了9个月了。
可是很多文章,它的阅读量都在30以上,最高一篇达到55,截止5月26日凌晨的数据。
其实我也是很幸运不是吗。得到一些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的支持和认同。
并且我知道他们的真心。
04
后来因为我把《水形物语/当我们找到爱情时,我们找到了什么》修改了一下,交给曾经待过的部门的师妹在部门的公众号推广时,因为文章重合度很高,所以出现了首发这篇文章的公众号——Sping的后花园,部门公众号只能转载我的公众号的文章。
机缘巧合之下,师妹关注了我的公众号。
她看了里面的文章,说“我看有些写得挺好的,但是阅读量太少了,你应该引导更多人去关注。”
我应该引导更多的人去关注、我会对阅读量的增加而开心、我时常关注阅读量、我写的东西不能毫无营养……
这些都开始慢慢背离自己的初衷了。
因为一直没有办法正视自己,所以停止任何写作、停止分享。
但是没有停止思考。
初衷是没有错的,后来所写内容有所转变也是没有错的。
有问题的是那个内心不断挣扎的、矛盾重重的自己。
心里面摆着一道坎。
05
每次质疑自己不会写,写得不够好的时候,总会想起钱钟书先生的一句很有名的话。
他在《围城》的重印前记里说,“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带着浓烈的自我戏谑意味。
我也必须正确地意识到我没有写作才华,我也不会写,我有的只是写作冲动和我要写的念头而已。
可是我不会写也没有写作才华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拥有我要写的念头和写作冲动就好啦。
我知道自己无法停止记录和思考。
钱钟书先生那一句话完整的是“年复一年,创作的冲动随年衰减,创作的能力逐渐消失——也许两者根本上是一回事,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以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那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本意似乎被歪曲了。
人生苦短,不要轻易放弃那些很难得的可以给你带来快感的事物。
而“写”这一件事,于我而言,亦然。
不要因为遇到心灵的创伤和沉重的自我质疑而停止你喜欢的、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清楚的是,在坚持这件事上,也不过是走一步算一步罢了,活着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