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有半个月了,写作教程看了很多,对写作我知道挺多的了,怎么写标题、怎么列提纲、怎么开头,用什么样的结构写,怎样结尾,这些我通通收集了一大堆,但现实就是进行写作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比如学习如何写文章标题时,看了《写标题的十个核心技巧》、《爆款标题的三个秘诀》、《10万+的标题是这样练成的》.....。怎么写至少知道20种的方法和例子,在写作的时候以为自己写不了10万+的爆款标题,1000+的可以吧。实际的情况就是,不知道怎么下手。慢慢的自己就变得很焦虑。这就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看了邹小强的一篇文章《3个成长的误区,80%的人都遇到》提到我们现在学习有三个误区:知道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把愿景当目标;和自己信念相悖的方法死扣。才发现我现在遇到的就是第一种误区,知道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邹小强提出的做法是:学习后马上实践,遇到问题,再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牛人解决问题。我尝试实践了,效果不是很好。我还是经常会被一些其他主题的内容吸引,不自觉的去点击,从而让自己不能静心读文章,就像猴子捡芝麻丢西瓜一样,看到《写标题的十个核心技巧》十个干货,《爆款标题的三个秘诀》这个好像也不错,还有这篇《10万+的标题是这样练成的》也可以。然后就这样不断的重复这样的阅读行为。我没能从中理解具体的做法。
当我看了古典写的《这样读书,能超越99%的人》,我觉得我找到了知道太多解决的办法。就是功利性的少阅读。具体是说:能解决当下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他举例一个人到国外学口语很快,是因为符合上面三点:口语交流是刚需,能决解当下交流问题;学了马上可以用;最后老外要求宽容,难度适中。
原来我读文章的具体的目的不强,没有搞清楚自己要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学到的知识不是要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的。搞清楚这个之后自己看文章后真的没有出现焦虑了。这篇文章我就想看看作者用什么素材,其他不看。这篇文章我要了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的,其他不看。这样我看文章的速度快乐,有不会被一大堆没有的知识胀爆大脑。这个方法不错。
翻到邹小强的文章《上完微课后,做些什么才能学以致用?》,我找到了对知识运用具体办法:3点收获,2点联系,1点实践。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3点对自己当下最有用的收获,然后从3点收获中找出2点跟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在联系两点知识里再找1点去进行实践。就算我看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不用全部拿去运用,我只要记住3点,学会2点,运用1点就够了。我终于有了具体的行动方法。
对知识的贪心,不会问具体的问题, 不会判断哪些知识对自己当下最有用,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进行运用。这应该我们普通人进行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正确的学习姿势是:功利性少阅读后,记住3点,学会2点,运用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