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ySQL锁介绍
2 MySQL表级锁
2.1 表级锁介绍
表级锁由SQL layer实现。MySQL的表级锁有两种:一种是表锁;一种是元数据锁(meta data lock,MDL)。
MySQL 实现的表级锁的争用状态变量:
-table_locks_immediate:产生表级锁的次数;
-table_locks_waited:出现表级锁争用而发生等待的次数;
2.1.1 表锁介绍
表锁有两种表现形式:表共享读锁(Table Read Lock)、表独占写锁(Table Write Lock)
手动增加表锁
lock table 表名称 read(write),表名称2 read(write),其他;
查看表锁情况
show open tables;
删除表锁
unlock tables;
2.2.2 表锁演示
2.2.2.1 环境准备
-- 新建表
CREATE TABLE mylock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INSERT INTO mylock (id,NAME) VALUES (1, 'a');
INSERT INTO mylock (id,NAME) VALUES (2, 'b');
INSERT INTO mylock (id,NAME) VALUES (3, 'c');
INSERT INTO mylock (id,NAME) VALUES (4, 'd');
2.2.2.2 表读锁
session1:lock table mylock read; -- 给mylock表加读锁
session1:select * from mylock; -- 可以查询
session1:select * from tdep; -- 不能访问非锁定表
session2:select * from mylock; -- 可以查询 没有锁
session2:update mylock set name='x' where id=2; -- 修改阻塞,自动加行写锁
session1:unlock tables; -- 释放表锁
session2: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 修改执行完成
session1:select * from tdep; -- 可以访问
2.2.2.3 表写锁
session1: lock table mylock write; -- 给mylock表加写锁
session1: select * from mylock; -- 可以查询
session1:select * from tdep; -- 不能访问非锁定表
session1:update mylock set name='y' where id=2; -- 可以执行
session2:select * from mylock; -- 查询阻塞
session1:unlock tables; -- 释放表锁
session2:4 rows in set (22.57 sec) -- 查询执行完成
session1:select * from tdep; -- 可以访问
2.2 元数据锁
2.2.1 元数据锁介绍
在 MySQL 5.5 版本中引入了 MDL(metaDataLock 元数据锁) ,当对表做增删改查操作的时候,加 MDL 读锁;当要对表做结构变更操作的时候,加 MDL 写锁。
2.2.2 元数据锁演示
session1: begin;-- 开启事务
session1: select * from mylock;-- 加MDL读锁
session2: alter table mylock add f int; -- 修改阻塞
session1:commit; -- 提交事务或者rollback释放读锁
session2: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38.67 sec) --修改完成Records: 0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3 MySQL行级锁
3.1 行级锁介绍
行级锁由InnoDB存储引擎实现
3.2 行级锁分类
3.2.1 按照锁定范围分类
①记录锁(Record Locks): 单个行记录上的锁。
②间隙锁(Gap Locks): 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但不包含记录本身。
③临键锁(Next-Key Locks) : 记录锁 + 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并且锁定记录本身。
记录锁(Record Lock):
事务加锁后锁住的只是表的某一条记录。
记录锁出现条件:
精准条件命中,并且命中的条件字段是唯一索引;
例如:update user_info set name=’张三’ where id=1 ,这里的id是唯一索引。
Record Lock总是会去锁住索引记录,如果InnoDB存储引擎表在建立的时候没有设置任何一个索引,那么这时InnoDB存储引擎会使用隐式的主键来进行锁定。
记录锁的作用:
加了记录锁之后可以避免数据在查询的时候被修改的重复读问题,也避免了在修改的事务未提交前被其他事务读取的脏读问题。
间隙锁(gap lcok ):
当我们用范围条件而不是相等条件检索数据,并请求共享或排他锁时,InnoDB会给符合条件的已有数据记录的索引项加锁;对于键值在条件范围内但并不存在的记录,叫做“间隙(GAP)”,InnoDB也会对这个“间隙”加锁,这种锁机制就是所谓的间隙锁。
很显然,在使用范围条件检索并锁定记录时,InnoDB这种加锁机制会阻塞符合条件范围内键值的并发插入,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锁等待。因此,在实际应用开发中,尤其是并发插入比较多的应用,我们要尽量优化业务逻辑,尽量使用相等条件来访问更新数据,避免使用范围条件。
间隙锁的出现条件(RR事务隔离级别下):
使用普通索引锁定;
使用多列唯一索引;
使用唯一索引锁定多行记录。
间隙锁的作用:
防止幻读,以满足相关隔离级别的要求;
满足恢复和复制的需要:
临键锁(Next-Key Lock)
临键锁是INNODB的行锁默认算法,它是记录锁和间隙锁的组合,临键锁会把查询出来的记录锁住,同时也会把该范围查询内的所有间隙空间也会锁住,再之它会把相邻的下一个区间也会锁住。
临键锁出现条件:
范围查询并命中,查询命中了索引。
临键锁的作用:
结合记录锁和间隙锁的特性,临键锁避免了在范围查询时出现脏读、重复读、幻读问题。加了临键锁之后,在范围区间内数据不允许被修改和插入。
Next-Key Lock是结合了Gap Lock和Record Lock的一种锁定算法,在Next-Key Lock算法下,InnoDB对于行的查询都是采用这种锁定算法。
除了Next-Key Locking,还有Previous-Key Locking技术。
3.2.2 按照功能分类
①共享读锁(S):允许一个事务去读一行,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排他锁。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lock in share mode -- 共享读锁 手动添加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 无锁
②排他写锁(X):允许获得排他写锁的事务更新数据,阻止其他事务取得相同数据集的共享读锁和排他写锁。
a.自动加
对于UPDATE、DELETE和INSERT的DML语句,InnoDB会自动给涉及数据集加排他锁(X);
b.手动加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for update
InnoDB也实现了表级锁,也就是意向锁,意向锁是mysql内部使用的,不需要用户干预。
意向共享锁(IS):事务打算给数据行加行共享锁,事务在给一个数据行加共享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S锁。
意向排他锁(IX):事务打算给数据行加行排他锁,事务在给一个数据行加排他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X锁。
由于InnoDB存储引擎支持的是行级别的锁,因此意向锁其实不会阻塞除全表扫以外的任何请求。故表级意向锁与行级锁的兼容性如下所示:
共享锁(S) | 排他锁(X) | 意向共享锁(IS) | 意向排他锁(IX) | |
---|---|---|---|---|
共享锁(S) | 兼容 | 冲突 | 兼容 | 冲突 |
排他锁(X) | 冲突 | 冲突 | 冲突 | 冲突 |
意向共享锁(IS) | 兼容 | 冲突 | 兼容 | 兼容 |
意向排他锁(IX) | 冲突 | 冲突 | 兼容 | 兼容 |
如果一个事务请求的锁模式与当前的锁兼容, InnoDB 就将请求的锁授予该事务; 反之,如果两者不兼容,该事务就要等待锁释放
意向锁到底有什么作用?
意向锁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全表更新数据】时的性能提升。否则在全表更新数据时,需要先检索该表某些记录上面是否有行锁。
innodb的意向锁主要用于多粒度的锁并存的情况。比如事务A要在一个表上加S锁,如果表中的一行已被事务B加了X锁,那么该锁的申请也应被阻塞。如果表中的数据很多,逐行检查锁标志的开销将很大,系统的性能将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表级上引入新的锁类型来表示其所属行的加锁情况,这就引出了“意向锁”的概念。
举个例子,如果表中记录1亿,事务A把其中有几条记录上了行锁了,这时事务B需要给这个表加表级锁,如果没有意向锁的话,那就要去表中查找这一亿条记录是否上锁了。如果存在意向锁,那么假如事务A在更新一条记录之前,先加意向锁,再加X锁,事务B先检查该表上是否存在意向锁,存在的意向锁是否与自己准备加的锁冲突,如果有冲突,则等待直到事务A释放,而无须逐条记录去检测。事务B更新表时,其实无须知道到底哪一行被锁了,它只要知道反正有一行被锁了就行了。
主要作用是处理行锁和表锁之间的矛盾,能够显示“某个事务正在某一行上持有了锁,或者准备去持有锁”
3.3 两阶段锁(2PL)
锁操作分为两个阶段,加锁阶段与解锁阶段, 加锁阶段与解锁阶段不相交。加锁阶段只加锁不放锁;解锁阶段只放锁不加锁。
3.4 行锁演示
InnoDB行锁是通过给索引上的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InnoDB这种行锁实现特点意味着只有通过索引条件检索的数据,InnoDB才使用行级锁,否则,InnoDB将使用表锁。
-- 查看行锁状态
show STATUS like 'innodb_row_lock%';
Innodb_row_lock_current_waits: 当 前 正 在 等 待 锁 定 的 数 量 ;
Innodb_row_lock_time: 从 系 统 启 动 到 现 在 锁 定 总 时 间 长 度 ;
Innodb_row_lock_time_avg: 每 次 等 待 所 花 平 均 时 间 ;
Innodb_row_lock_time_max:从系统启动到现在等待最常的一次所花的时间;
Innodb_row_lock_waits:系统启动后到现在总共等待的次数;
3.4.1 行读锁
-- session1:
begin; -- 开启事务未提交
select * from mylock where ID=1 lock in share mode; -- 手动加id=1的行读锁,使用索引
-- session2:
update mylock set name='y' where id=2; -- 未锁定该行可以修改
update mylock set name='y' where id=1; -- 锁定该行修改阻塞
ERROR 1205 (HY000):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ed;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 锁定超时
-- session1:
commit; -- 提交事务或者rollback释放读锁
-- session2:
update mylock set name='y' where id=1; -- 修改成功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 注:使用索引加行锁 ,未锁定的行可以访问
3.4.2 行读锁升级为表锁
-- session1:
begin; -- 开启事务未提交
select * from mylock where name='c' lock in share mode; -- 手动加name='c'的行读锁,未使用索引
-- session2:
update mylock set name='y' where id=2; -- 修改阻塞 未用索引行锁升级为表锁
-- session1:
commit; -- 提交事务或者rollback释放读锁
-- session2:
update mylock set name='y' where id=2; -- 修改成功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 注:未使用索引行锁升级为表锁
3.4.3 行写锁
-- session1:
begin;--开启事务未提交
select * from mylock where id=1 for update; -- 手动加id=1的行写锁,
-- session2:
select * from mylock where id=2; -- 可以访问
-- session2:
select * from mylock where id=1 ; -- 可以读 不加锁
-- session2:
select * from mylock where id=1 lock in share mode ; -- 加读锁被阻塞
-- session1:
commit; -- 提交事务或者rollback释放写锁
-- session2: -- 执行成功
-- 注:主键索引产生记录锁
3.4.4 间隙锁
环境准备:
mysql> create table news (id int, number int,primary key (id));
mysql> insert into news values(1,2);
......
-- 加非唯一索引
mysql> alter table news add index idx_num(number);
3.4.4.1 非唯一索引的等值
-- 非唯一索引的等值
-- session1:
start transaction ;
update news set number=3 where number=4;
-- session2:
start transaction ;
insert into news value(2,3);#(均在间隙内,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7,8);#(均在间隙外,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2,8);#(id在间隙内,number在间隙外,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4,8);#(id在间隙内,number在间隙外,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7,3);#(id在间隙外,number在间隙内,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7,2);# (id在间隙外,number为上边缘数据,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2,2);#(id在间隙内,number为上边缘数据,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7,5);#(id在间隙外,number为下边缘数据,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4,5);#(id在间隙内,number为下边缘数据,阻塞)
结论:只要number(where后面的)在间隙里(2 3 4),不包含最后一个数(5),则不管id是多少都会阻塞。
3.4.4.2 主键索引范围
-- 主键索引范围
-- session1:
start transaction ;
update news set number=3 where id>1 and id <6;
-- session2:
start transaction ;
insert into news value(2,3);#(均在间隙内,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7,8);#(均在间隙外,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2,8);#(id在间隙内,number在间隙外,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4,8);#(id在间隙内,number在间隙外,阻塞)
insert into news value(7,3);#(id在间隙外,number在间隙内,成功)
-- id无边缘数据,因为主键不能重复
结论:只要id(在where后面的)在间隙里(2 4 5),则不管number是多少都会阻塞。
3.4.4.3 非唯一索引无穷大
-- 无穷大
-- session1:
start transaction ;
update news set number=3 where number=13 ;
-- session2:
start transaction ;
insert into news value(11,5);#(执行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12,11);#(执行成功)
insert into news value(14,11);#( 阻 塞 )
insert into news value(15,12);#(阻塞)
-- 检索条件number=13,向左取得最靠近的值11作为左区间,向右取得无穷大作为右区间(由于没有记录),因此session1的间隙锁的范围(11,无穷大)
-- 注:非主键索引产生间隙锁,主键范围产生间隙锁
结论:id和number都在间隙里会阻塞。
3.4.5 死锁
两个 session 互相等待对方的资源释放之后能释放自己的资源,造成了死锁。
-- session1:
begin; -- 开启事务未提交
update mylock set name='m' where id=1; -- 手动加行写锁 id=1 ,使用索引
-- session2:
begin; -- 开启事务未提交
update mylock set name='m' where id=2; -- 手动加行写锁 id=2 ,使用索引
-- session1:
update mylock set name='nn' where id=2; -- 加写锁被阻塞
-- session2:
update mylock set name='nn' where id=1; -- 加写锁会死锁,不允许操作
ERROR 1213 (40001): 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3.5 行锁原理分析
3.5.1 简单SQL的加锁分析
3.5.1.1 下面SQL语句加锁么,加的是什么锁?
SQL1:select * from t1 where t1.id = 1;
SQL2: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3.5.1.2 谈锁前提
前提一:当前系统的隔离级别是什么?
前提二:id列是不是主键?
前提三:id列如果不是主键,那么id列上有索引吗?
前提四:id列上如果有二级索引,那么这个索引是唯一索引吗
3.5.1.3 简单SQL1的加锁分析
分析加锁需要考虑当前的隔离级别。在串行化隔离级别下,MVCC会降级成Lock-Based CC,是加锁的,加的是读锁。在其他三种隔离级别下,由于MVCC的快照读,所以是不加锁的。
3.5.1.4 简单SQL2的加锁分析
组合一:id主键+RC
如下图所示:
id是主键时,此SQL只需要在id=10这条记录上加写锁即可。
组合二:id唯一索引+RC
如下图所示:
过程如下:
由于id是唯一索引时,where会走id列的索引进行过滤,在找到id=10的记录后对唯一索引id=10的记录加X锁。
同时会回表查询主键索引name=d的数据,并对name=d的数据也加上X锁
为什么唯一索引与主键索引都要加上锁?
试想一下,如果在删除的过程中并发了一条更新语句,where用的是name作为条件,那么如果删除操作没有对主键索引加锁,那么更新语句是感知不到删除语句的存在从而进行更新,这违背了同一记录上的写操作需要串行化执行的原则
组合三:id非唯一索引+RC
如下图所示:
过程如下:
对ID索引中符合条件的数据加上X锁。
再把对应的主键索引上的数据也加上X锁。
与组合二的区别在于ID是非唯一索引会对满足条件的多条数据都加上X锁。而组合二只会对一条数据加上X锁
组合四:id无索引+RC
如下图所示:
过程如下:
由于没有索引,所以走的是全表扫描,所以会对主键索引上每一条记录施加X锁。
为什么会对所有记录施加X锁,而不是表锁或者说符合条件的数据加X锁呢?
这是由于InnoDB的实现决定的。由于没有索引,无法在存储引擎层过滤(执行计划里的Using Where),所以存储引擎对每一条数据加锁后返回给SqlServer进行过滤。Sql Server在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对不满足条件的数据会立即执行unlock_row方法,把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放锁(违背2PL的约束),这样做,保证了最后只有满足条件的数据持有X锁。但是对每条数据加锁的步骤是没法省略的。
组合五:id主键+RR
与组合一是相同的。
主键范围产生Gap
组合六:id唯一索引+RR
与组合二是相同的。
组合七:id非唯一索引+RR
如下图所示:
这一组合与RC级别区别就很大了。
RC级别下是允许幻读的出现。
而MySql在RR级别下是不允许幻读的出现的。
所以为了解决幻读的问题,InnoDB会施加间隙锁来解决这一问题(为防止幻读 (RR),不能在间隙insert)。
过程如下:
首先对ID索引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施加X锁。
对符合条件施加X锁的数据前后间隙施加间隙锁。
对ID索引对应的主键索引的数据施加X锁。
施加了间隙锁以后,数据的前后都不会插入新的数据,就可以保证两次当前读的结果完全一致。
组合八:id无索引+RR
如下图所示:
这一点就非常恐怖了,由于没有索引所以会对全表加锁,还会对所有的间隙加锁。这个时候对于该表除了不加锁的快照读,其他所有的并发操作全部锁死。
当然对于这一点与组合四类似,MySql也有自己的优化。与组合四:id无索引, RC类似,就是所谓的semi-consistent read。semi-consistent read开启的情况下,对于不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MySQL会提前放锁。针对上面的这个用例,就是除了记录[d,10],[g,10]之外,所有的记录锁都会被释放,同时不加间隙锁。
semi-consistent read如何触发:要么是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要么是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同时设置了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 参数。
3.5.2 复杂SQL语句的行锁分析
SQL:delete from t1 where pubtime>1 and pubtime<20 and userid='hdc' and comment is not NULL;
在详细分析这条SQL的加锁情况前,还需要有一个知识储备,那就是一个SQL中的where条件如何拆分?在这里直接给出分析后的结果:
index key:puptime > 1 and puptime < 20。此条件确定了idx_t1_pu上面的值。
index filter:userid = 'hdc' 。此条件,可以在idx_t1_pu索引上进行过滤,但不属于index key。
table filter:comment is not NULL。此条件,无法在idx_t1_pu索引上进行过滤,只能在聚簇索引上过滤。
在where条件过滤时,先过滤index key(索引列为范围查询,起始条件为index First Key,截止条件为index Last key),再过滤index filter(索引列),最后过滤table filter(非索引列)。在ICP过程中,下推index filter。
分析完这些后我们看一下加锁情况(假定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RR隔离级别下,
由Index Key所确定的范围,被加上了间隙锁;
Index Filter锁给定的条件 (userid = ‘hdc’)何时过滤,视MySQL的版本而定。
在MySQL 5.6版本之前,不支持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因此Index Filter在MySQL Server层 过滤,
在MySQL 5.6版本之后,支持了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则在index key上过滤。
若不支持ICP,不满足Index Filter的记录,也需要加上记录X锁;
若支持ICP,则不满足Index Filter的记录,无需加记录X锁 ;
图中,用红色箭头标出的X锁,是否要加,视是否支持ICP而定。
而Table Filter对应的过滤条件,则在聚簇索引中读取后,在MySQL Server层面过滤,因此聚簇索引上也需要X锁。
最后,选取出了一条满足条件的记录[8,hdc,d,5,good],但是加锁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满足条件的记录数量。
结论:
在RR隔离级别下,针对一个复杂的SQL,首先需要提取其where条件。
Index Key确定的范围,需要加上GAP锁;
Index Filter过滤条件,视MySQL版本是否支持ICP而定;若支持ICP,则不满足Index Filter的记录,不加X锁,否则需要X锁;
Table Filter过滤条件,无论是否满足,都需要加X锁,加锁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满足条件的记录数量。
3.6 死锁原理分析
本文前面的部分,基本上已经涵盖了MySQL/InnoDB所有的加锁规则。深入理解MySQL如何加锁,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可以根据MySQL的加锁规则,写出不会发生死锁的SQL;
可以根据MySQL的加锁规则,定位出线上产生死锁的原因;
3.6.1 死锁是怎么被发现的?
3.6.1.1 死锁成因&&检测方法
左图那两辆车造成死锁了吗?不是!右图四辆车造成死锁了吗?是!
我们mysql用的存储引擎是innodb,从日志来看,innodb主动探知到死锁,并回滚了某一苦苦等待的事务。问题来了,innodb是怎么探知死锁的?
直观方法是在两个事务相互等待时,当一个等待时间超过设置的某一阀值时,对其中一个事务进行回滚,另一个事务就能继续执行。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在innodb中,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用来设置超时时间。
仅用上述方法来检测死锁太过被动,innodb还提供了wait-for graph算法来主动进行死锁检测,每当加锁请求无法立即满足需要并进入等待时,wait-for graph算法都会被触发
3.6.1.2 wait-for graph原理
我们怎么知道上图中四辆车是死锁的?他们相互等待对方的资源,而且形成环路!我们将每辆车看为一个节点,当节点1需要等待节点2的资源时,就生成一条有向边指向节点2,最后形成一个有向图。我们只要检测这个有向图是否出现环路即可,出现环路就是死锁!这就是wait-for graph算法。
innodb将各个事务看为一个个节点,资源就是各个事务占用的锁,当事务1需要等待事务2的锁时,就生成一条有向边从1指向2,最后行成一个有向图。
3.6.2 innodb隔离级别、索引与锁
死锁检测是死锁发生时innodb给我们的救命稻草,我们需要它,但我们更需要的是避免死锁发生的能力,如何尽可能避免?这需要了解innodb中的锁。
3.6.2.1 锁与索引的关系
假设我们有一张消息表(msg),里面有3个字段。假设id是主键,token是非唯一索引,message没有索引。
id | token | message |
---|---|---|
bigint | varchar(30) | varchar(4096) |
innodb对于主键使用了聚簇索引,这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表数据是和主键一起存储,主键索引的叶结点存储行数据。对于普通索引,其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值。
下面分析下索引和锁的关系。
1)delete from msg where id=2;
由于id是主键,因此直接锁住整行记录即可。
2)delete from msg where token=’ cvs’;
由于token是二级索引,因此首先锁住二级索引(两行),接着会锁住相应主键所对应的记录;
3)delete from msg where message=订单号是多少’;
message没有索引,所以走的是全表扫描过滤。这时表上的各个记录都将添加上X锁。
3.6.2.2 锁与隔离级别的关系
我们在3.6.2.1节谈论的其实是RC隔离级别下的锁,它可以防止不同事务版本的数据修改提交时造成数据冲突的情况,但当别的事务插入数据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如下图所示,事务A在第一次查询时得到1条记录,在第二次执行相同查询时却得到两条记录。从事务A角度上看是见鬼了!这就是幻读,RC级别下尽管加了行锁,但还是避免不了幻读。
innodb的RR隔离级别可以避免幻读发生,怎么实现?当然需要借助于锁了!
为了解决幻读问题,innodb引入了gap锁。
在事务A执行:update msg set message=‘订单’ where token=‘asd’;
innodb首先会和RC级别一样,给索引上的记录添加上X锁,此外,还在非唯一索引’asd’与相邻两个索引的区间加上锁。
这样,当事务B在执行insert into msg values (null,‘asd',’hello’); commit;时,会首先检查这个区间是否被锁上,如果被锁上,则不能立即执行,需要等待该gap锁被释放。这样就能避免幻读问题。
3.6.3 死锁成因
了解了innodb锁的基本原理后,下面分析下死锁的成因。如前面所说,死锁一般是事务相互等待对方资源,最后形成环路造成的。下面简单讲下造成相互等待最后形成环路的例子。
3.6.3.1不同表相同记录行锁冲突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事务A和事务B操作两张表,但出现循环等待锁情况。
3.6.3.2相同表记录行锁冲突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之前遇到两个job在执行数据批量更新时,jobA处理的的id列表为[1,2,3,4],而job处理的id列表为[8,9,10,4,2],这样就造成了死锁。
3.6.3.3不同索引锁冲突
这种情况比较隐晦,事务A在执行时,除了在二级索引加锁外,还会在聚簇索引上加锁,在聚簇索引上加锁的顺序是[1,4,2,3,5],而事务B执行时,只在聚簇索引上加锁,加锁顺序是[1,2,3,4,5],这样就造成了死锁的可能性。
3.6.3.4 gap锁冲突
innodb在RR级别下,如下的情况也会产生死锁,比较隐晦。不清楚的同学可以自行根据上节的gap锁原理分析下。
3.6.4 如何尽可能避免死锁
1)以固定的顺序访问表和行。比如对于第3.6.3.2节两个job批量更新的情形,简单方法是对id列表先排序,后执行,这样就避免了交叉等待锁的情形;又比如对于3.6.3.1节的情形,将两个事务的sql顺序调整为一致,也能避免死锁。
2)大事务拆小。大事务更倾向于死锁,如果业务允许,将大事务拆小。
3)在同一个事务中,尽可能做到一次锁定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减少死锁概率。
4)降低隔离级别。如果业务允许,将隔离级别调低也是较好的选择,比如将隔离级别从RR调整为RC,可以避免掉很多因为gap锁造成的死锁。
5)为表添加合理的索引。可以看到如果不走索引将会为表的每一行记录添加上锁,死锁的概率大大增大。
3.6.5 如何定位死锁成因
1)通过应用业务日志定位到问题代码,找到相应的事务对应的sql;
因为死锁被检测到后会回滚,这些信息都会以异常反应在应用的业务日志中,通过这些日志我们可以定位到相应的代码,并把事务的sql给梳理出来。
2)确定数据库隔离级别。
执行select @@global.tx_isolation,可以确定数据库的隔离级别。如果数据库的隔离级别是RC,这样可以很大概率排除gap锁造成死锁的嫌疑;
3)找DBA执行下show InnoDB STATUS看看最近死锁的日志。
这个步骤非常关键。通过DBA的帮忙,我们可以有更为详细的死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