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中的事情没做完,心里焦急又无奈,三天晚上的失眠,让自己又陷入了无序状态,静下心来反复思索原因,还是自控力差啊。
大脑里始终不知道在逃避着什么,对当下的状态隐隐有了厌烦情绪,想着做点什么,一堆的事情不知道先从哪里开始,这是什么?是焦虑?还是?
为了寻找这几天无序状态的根源,翻开尹慕言的《掌控24》小时,年前的时间简略阅读了一遍,找了几个点想先主题阅读,后来忙别的,就给阁下了。
今天从头仔细再读,发现自己这几天的状态,契合了书中讲的,自己对时间的失控感和对未来的未知和恐慌,导致自己的思绪纷乱,心神不定,产生焦虑。这种无谓的焦虑,于事无补,只会更严重的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
作者把人们当前遇到的所有时间管理困境按照任务、价值、当下、未来四个维度加以归类,做出了“个人规划四象限”图,这个四象归类,包涵了人们对于当下与未来的四种不同模式。这四类人分别是:逃避一族,奋斗一族,理想一族和自律一族。
横坐标代表任务和价值,反映人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是选择只注重任务本身,做完了事,还是注重任务背后的价值,从而自愿承担更大的责任,更自主积极地投入工作本身。
纵坐标代表当下和未来,反映人们做事情时,是更关注眼下的利益,应付任务而完成,还是注重更长远的未来和更远大的目标。
力不从心,缺乏勇气用逃避麻痹自己
逃避一族的典型表现是不想、不敢面对“糟糕”的现状,因为缺乏勇气,所以选择逃避。
例如,不想面对吹毛求疵的领导,不想与难缠的客户打交道,不想见“讨厌”的同事或者身边的人,不想待在感觉不舒服的环境等等。或者对自己不擅长、没做过的事情时,压力大、待办的事情多等等时刻,,逃避是他们应对的方式。
这些纷繁的状况,让他们抵触、焦虑、胆怯、退缩,下意识地寻求安全的方式麻痹自己——能耗一秒是一秒,能躲一时算一时。
我仔细地对照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当下状态,自己就属于当下想逃避一族。因为自己前面积压的课业多了,每天都计划做一些,每天都没按时完成,所以心里焦急,但是又掌控不好时间,内心不安,产生压力,也影响了晚上的睡眠。
表面励志,却难以养成长期习惯
奋斗一族看起来很励志,往往因为某项任务、或想法、或某种压力而选择积极乐观的行动。
但他们通常只聚焦于当下或短期任务,且常陷入琐事为不自知。他们享受挑战的刺激感,一旦任务消失或环境改变,缺乏成就感或无法达到预期回报时,容易后退,成为“逃避一族”。
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状态和心态,所以就会常立志,做不到立长志。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理想一族的最大特点是说得漂亮,做得潦草。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总是在现实中挣扎,缺乏实际行动力。
这类人擅长在大脑中享受构建的幻想美好画面,而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忘记了,美好的未来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行动才是跨越的桥梁。
生活中的这类人,往往被认为是空想主义者,只说不练假把式。我发现,自己有太多的时候也会如此。三种不好的状态,自己都占了,想想真的是可怕和无奈哈,这都是身体生病引起的精神和思想之病,日久又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不是间歇式兴奋,而是持久式精进
自律一族的自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攻守合一的持续行动,是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行为。自律一族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来自笃定的内心和明确的人生方向。
自律的人能够走出间歇性兴奋的怪圈,在不断行动与持续精进的过程中获得持续成长。
通过学习这四类人的心理活动和当下状态,发现自己前面三项都占据了,最严重的第一类,,自己绝对是逃避一族,后面两类属于偶尔时刻的状态,想要彻底改变和修正,需要一个漫长的习惯养成过程。
自己总结这十几年的状态,当初生病之初,是因为身体亏虚严重,物质身体出现严重病症,长期营养不良和严重失眠,造成了身体支撑不了现实的各种工作,产生压力,才逐渐抑郁了。
后来一直在身体和精神都极度失衡里,还一直坚持工作多年,都不知道自己早已患上抑郁症,在内外交困中最终崩溃,才导致了后来长期的焦虑和拖延症。每当工作生活繁累时,身体吃不消了,就会反复。
从去年决定重启梦想,给自己的任务多了,想要学习的内容和课程安排不合理,想早点追赶错失的时间,而身体支撑不下,心理压力剧增,所以容易生病、失眠、和焦虑。
找到这些原因,对症下药,给自己放慢脚步,减轻学习任务,慢慢来,不能跟他人去齐步跑,按照自己的现状和节奏,边学习边调治身体,加强锻炼,天渐暖,哪天应该开始跑起来。
所以,我们每个人若想管理好时间,《掌控24小时》,只有对照四象限,清晰自己的当下状态,真正唤醒自己的时间,做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