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简书的赠书活动,没想到就有幸收到书了。当时中奖名单出来的时候,我还失落的发现没有我的名字,结果事实证明是我瞎...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要看这样一本书,在看这本书之后,我无比庆幸看到这本书。拿到这本书我觉得是一种缘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我·世界》,与其说它描写的是一个世界,我觉得它更像描写的是一种世界观。什么样的世界观?太极的世界观。
你们说我扯什么淡,这上面明明写的是一本科普读物,你说这是一个讲太极的书,是不是还要摆个地摊,掐指算上一卦?且听我慢慢道来。
初读这本书,我是崩溃的,随时响彻我脑海的都是“这样也行?”、“我去,还有这种神操作?”诸如此类的话。它里面通过回顾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有悖常识的观点,比如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观察和未观察之间结果的差异性,它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我们人类,在没有意识观察到的时候,有可能不再成为人类,而会变成一堆几率波。耸人听闻吧?
离谱的还在后面,它提出一个疑问:我们原本以为时间和空间是不可逆的,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这一观点,他告诉我们,空间可以被撕裂,时间可以被回溯。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时间只是一条河流,所有人都习惯从上游走向下游,而从来没有人尝试过从下游走向上游,所以才认为人不能回到过去。可实际上,或许只需要一转身便能在那灯火阑珊处得见真实呢。
在佩服作者脑洞大开的同时,我并不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因为我和作者的思维在没有通过这本书相遇的时候,就有一种不谋而合的想法:世界没有边界,有边界的是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人类的所知比起世界来说渺小不可言,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算是荒诞不经的呢?
或许真正的荒诞不经,就是指着别人说荒诞不经本身吧。
这本书还展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观点,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吧,我不经惊叹科学你原来还是这样的科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肃,很多时候得出的结论甚至颇具哲学性。或许本就是如此吧,最早的科学家,也大都是哲学家,而原始的科学,它毕竟被命名为自然哲学。
科学,原来还叫哲学。很多时候,研究到极致,发现又转回来了。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科学家们为了光到底是波会是粒子,争吵了近三百年,最后得出的竟是这样一个类似于和稀泥的结论。或许这并不是上帝向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而是正如作者所说:是人类的思维太狭隘,硬要把世界分成非此即彼的格子。
那么回到生活中,这样的思维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是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人类太渺小。不是上帝,却偏爱做那上帝视角。很多时候,我们对,可别人也未必错。水无常形,世界处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之中,能够认识自身的渺小,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这才是这本书在带给我很多新奇的脑洞的同时,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
这其实正与我们很多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如始终阐述阴阳变化之道的《易经》、讲“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庄子》、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孙子兵法》...都曾阐述过这个道理,可见世界上唯一不会变化的,只是变化本身,那又如何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呢?
最后,送给大家我读此书悟出来的一句话:世界没有壁垒,善思者无疆。
相信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作者,他的世界一定广阔无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