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介绍“回应的艺术”的核心框架第一篇。这里的核心框架简单易用,它是可以独立存在,即使你只学会了这个框架,也可以很好地应对很多沟通场景了。
这个框架的名称就叫”先跟后带“,这个说法本身来源于NLP(即身心语法程序学,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所以我选了李中莹老师《重塑心灵》来对它进行讲解。
李中莹老师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 NLP大师”,《重塑心灵》的封面提到书的愿意是“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学习这本书能够让读者认识到自己的头脑和潜意识的运作原理,并且能够有意识地通过“语言”去“重新编程”,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善自己的情绪,追求更成功快乐的生活。
“先跟后带”就是书中很重要的一个沟通技巧,它可以极大地改善沟通过程,帮我们顺利达成沟通目标。其中的第一步“先跟”就是首先附和(本文中和“跟随”同义)
方法:如何“附和”别人
附和对方说话的技巧既可以取同——把焦点放在对方话语中你与他一致的部分,又可以取异——把焦点放在对方语言中与你不同的部分,还可以先接受对方全部的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
你说:“我认为吃早餐的习惯对健康很重要,所以我每天早上都吃两只鸡蛋。”
对方:“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太高,我的早餐绝不会有鸡蛋。”
回应1(取同):“噢,原来你也有吃早餐的习惯,你觉得吃早餐对一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帮助吗?”
回应2(取异):“你觉得鸡蛋的胆固醇对身体不好,当然你不会以它作早餐了,那么,你的早餐吃什么?”
回应3(全部):“不单你这样说,我以前也是这样理解的,直至去年我看到一篇科学新知的文章,发现原来胆固醇之中也有好坏之分,而且鸡蛋给我们的胆固醇好多过坏,有一些营养更是其他食物中很少能提供的呢!你有兴趣看一看这篇文章吗?”
方法:先跟后带三步法
而“先跟后带”的沟通方法,是指我们与别人谈话时,先与别人同频,表达理解和倾听,然后再引领谈话,达成沟通目标。
大部分人在和别人沟通时,只顾着自己的真实意思的表达,却对沟通对象的同理和互动会容易重视不足,这样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
举个例子,上个星期我和同事小张的一次沟通是这样开场的。
我说:“小张,这一周你都迟到两次了,是怎么回事呢?”
“唉呀,闹钟响了,”小张回答我说:“但我起不来。”
我听后却是不能接受:“那说明你根本没把准时上班当回事啊,这样怎么能行?!”
小张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怎么没把准时上班放心上了?你以为我想迟到啊!”
话说到这里,气氛就有些僵了。
回顾这个沟通过程,本来我本是想问下原因,再找解决办法,但这样“直来直去”,完全不考虑对方的说话很容易尬聊甚至冲突。
但如果使用“先跟后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轻松和互相尊重的氛围里面达成沟通目标。具体来说分三步:
1.跟随-复述关键。我们首先留意对方言语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表达事实、评价、情绪、需求等词语,我们去复述这些关键词。复述可以让对方有被倾听和被尊重的感觉,同时对方也可以回顾他的表达是否准确和充分。
2.迎合-选择同异。然后我们基于刚才的重点词去有意迎合。这种迎合可以取与对方相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有两种方式:有一种就是同意对方的关键词并且给出细节补充,或者不同意对方的关键词并且给出细节补充。
3.带引-引领确认。一次有效对话需要双方参与贡献信息,所以我们通常用一个问句来结尾,来引导对方分享更多内容,可以邀请对方确认理解是否正确,或者激发对方进一步沟通的兴趣等。
如果按“先跟后带”三步沟通法,我和小张的谈话可能是这样的:
我:“小张,这周你都迟到两次了,是怎么回事呢?”
“唉呀,闹钟响了,但我还是起不来。”小张说。
我继续说:“定了闹钟还起不来啊(复述关键词),那说明你也想办法了。早晨起床确实不容易(这是取同),那你有想过什么办法吗?(带引)”
小张说:“我已经把闹钟声音调大了,这两天我再试试,应该可以准时起来的。”
我听这么说,感觉还不够稳妥。我继续说:“调大声音,确实也是一个办法(跟随)。但因为之前没效果(求异),你还有什么办法保障吗?(带引)”
小张说:“嗯,那我争取头天晚上11点准时上床睡觉,另外让我室友出门的时候也叫我一下,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你看行吗?”
我笑了:“嗯,这样肯定可以,小张加油!”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小张也觉得我一直在倾听和理解他。
“先跟后带”沟通法是一种增加亲和力,建立信任,让人非常舒服的沟通方法。在双方有不同的观点,较易冲突的沟通场景也是适用的,普通的对话场景中效果更佳。
思考
现在那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往经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一些“尬聊”情景,如果使用今天学习的“先跟后带”三步法,你会和对方会怎样沟通呢?
(全文完,“ManagerUp职场精进”,“习惯养成”,“回应的艺术”更新中...W.X“中层管理精进”,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