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读高二,数学成绩稳定在70分左右,听了老师讲都知道,自己做题寸步难行,选择题做一个小时,做题过程非常赶,一张卷子总是做不完,他说自己很绝望,努力却看不到希望。
我感慨他做题跟我看书一样的感觉,牛人一说我也知道原理,知识在大脑内是一盘散沙,没有结构,也不成体系。
首先我们拿出他晚上考试过的试卷开始实践,第一题是一个三元二次不等式和三角函数题目,我听他说解题思路,发现他想法特别多,最后的卡在关键的步骤,原因是因式分解知识点不熟练,我们一起使用排除法,终局思维反推出答案。
第二道是准线问题,这个知识点我忘光了,他的解题的思路还是混乱,一惊一乍的,情绪浮动较大,对知识把握不准确,好像是那么回事,又好像不是,最后他自己解出答案。
我帮他总结他的问题,1想法太多,真正的高手看到题目,不会想太多。2各个知识点没有产生链接。3情绪不稳定,他着急是跟他数学老师有关联,他说数学老师做题非常快,干什么事情都非常快,恨不得一秒钟做完,他在潜意识里形成做题一定要快的心理暗示。
建议方法1同一个章节,搭建知识模型,例如准线,找到准线相关的题目罗列到一起,然后归纳准线这个考点相联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准线的题目,立刻会联想到这几种体型。2多问老师,老师应该是所有学生里最牛的高手,问思路问解题方法问关联性问自己的方法的漏洞。
我还跟我弟粗略讲述,乔哈里视窗,学习原理,知识模型的形成过程,最后复盘,达成协议在问老师和建设知识模型俩点努力。
个人反思:教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存在较多模糊的知识点,近期重新回顾《终身成长》《刻意练习》《认知天性》三本书,力求做到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传达给他,能够帮助他学习自己感到非常开心,也在年轻人身上看到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