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者》的作者郝明义在文章中将给头脑的饮食分成四种:第一种为:生存需求的阅读 ,指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很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第二种为:思想需求的阅读,指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很像是饮食分类里的“美食”;第三种为:工具需求的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而进行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第四种为:休闲需求的阅读,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工作之后为更好的应付工作中的问题而看的书,以及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试图在书籍中寻求答案的阅读,都属于主食阅读。主食阅读属于最接地气的,也是最实用的,也是最容易喂饱我们的阅读方式。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我们应当什么时候进食呢?肚子会用咕咕叫的方式提醒我们,它饿了,但是我们的头脑,灵魂什么时候会饿,我们并不知道。
为了更好的与主食阅读相处,我们首先得了解它的特点,然后才能及时进食喂饱我们的头脑与灵魂,让自己不感到空虚。
主食阅读的三个特点
第一:在某段时间或某个地区,对某些人特别有意义
这个特点我们的感触应该更深,还记得在每次考试之前,拿着一堆的串讲笔记,疯狂背书的自己?考完试之后,便将串讲的笔记写扔到一边,至于背了什么,考了什么,已然忘记。如果在平时给我一堆资料,跟我说这个可能在考试的时候会考,我是绝对不会提前看到。主食阅读便是这样,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想到去吃主食,应该没人会嘴馋的时候,端起一大碗米饭解馋吧?
第二点 饱腹感使人丧失对其他美食的追求欲望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点吃主食,如果没有吃主食,总有一种没有吃饱的感觉。联通会是有限的,但它被填满主食的时候,就很难再有空间去容纳其他的东西,比如说水果蔬菜以及甜点。读书也是一样的,我们看过太多学习工作类的书籍的时候,就很难再有兴趣去阅读诸如小说,艺术文学类的书籍。饱腹感会让我们丧失追求美食的能力以及欲望。但是光吃主食是万万不行的,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缺少维生素,抵抗能力下降,产生厌烦的心理。
第三点 饱腹感让人感受不到饿意
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忙碌的时候,总是忘记吃饭,饿得难受的时候才会随便抓起手边的东西胡乱塞进嘴里。主食阅读的饱腹感却不容易让人感到恶意,在职场上,这种报复感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长期处于一个工作岗位上,慢慢的习惯,慢慢的适应,工作也就没那么多挑战,当自己可以轻松应对日常的工作的时候,便没有了去继续学习的欲望。
但生存需求的阅读,就得知道生存的知识,是随时间、空间而不停变化的,知识每天都在进行更新,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很容易被替代。还记得之前觉得嗯,遇到的一个客户,年龄大概四十多岁,跟他说应该怎么做都没有用,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又缺乏改变之心,不希望自己未来变成这样的人,感觉甚是可怕。
了解完主食阅读的特点,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进食?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有饱腹感?
如何克服主食阅读的风险
第一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是个很神奇的事情,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优秀的开始。如果可以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保持良好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这样便可以让自己忽略主食阅读带来饱腹感。
第二 增加邂逅的机会
如果觉得养成一个习惯太难,那也没有关系,现在有各种各样公众号,可以学习专业知识,职场技能,简书上也有各种主题,请关注起来,每天看看更新的文章,看看大家在同一事项的思考。每天刷手机的时候遇到可心的文章,便了点开阅读,日积月垒,保持自己现在知识的前沿。
第三,加入主题交流群,刚跟准备学学相同技能的人进行交流
记得自己去年准备考注册会计师的时候,加了一个注册会计师考试群,在群里,我们每天讨论自己看书的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便发到群里问大家怎么解决,深夜想放弃的时候总有人给自己加油。在群里遇到一个只读完小学的人,但是一直在坚持自我学习,在去年的时候终于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书,找了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实现人生的逆袭。到现在,我和群里的人一直保持着交流,给考过的人点赞,给未考过的人提供各种建议。通过跟他们的交流,治疗了我的拖延症,看到那么多人在努力的学习,自己也不好意思落后,最后的结果是大家一起进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在刷着朋友圈,看着新闻的时候,别忘记问自己一句,今天,你吃了吗?如果没有,试着拿起手边的书,看上10分钟。请用主食阅读喂饱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