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来。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执行,而在英美的许多大学则早已设有创业学博士点,以此来专门研究创业学。
而在我们中国,我们所理解的创业是什么呢?开个店、做个微商就是创业?
——远远不是。创业实则是一门学科。
MIT在30年前就开始在它的研究生、博士生中实践。所以说,现在美国好的大学,排名前100的大学基本上都有创业学博士点。创业是商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所落后英美等国的绝不仅仅是10年、20年,而是一个世纪。
就中国目前而言,不要说是学生,就连很多大学讲师、教授都不明白创业到底是什么,仅停留在认为它只是开个店,大不了学习西方一下,搞个升级。
创业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模式很快会替代原有的商业模式,很快我们可能就会被甩下去。
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创新创业似乎成为一种潮流。仿佛只要几个人坐在一起,幻想着能够做出一个不错的方案,便可以脱颖而出,进行招商引资,从此财源滚滚,走向人生巅峰。
成功的案例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以 失败告终的。
为什么?
首先,目的不单纯。很多高校将这一项目归类为加分项。只要参加了,就不愁毕业学分了。
其次,盲目跟风。看着周围的人都在火热的进行组队。这时,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在答辩前几天,随便拉上几个小伙伴,确认了一个选题,便开展了创业进行曲。成百支创业队伍就是这么产生的。
其实,学校里的创业大赛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规则下的一种挑战游戏。而这种赛事,更多的成为了名校之间的名利场。这种性质的比赛,更多是让大学生感受氛围,简单了解一下商业运作模式,从而锻炼自身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
想要通过这种比赛获得什么创业的重大机会,这个概率是很小的。
说了这么多,真的不是为了打击任何人的创业心。而是想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真的想要创新创业,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业不是一个说做就做的东西,不是说简单开个店赚差价就是创业了。
创业,心态要高端,但可以从低端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