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神
断魔归本合元神
话说那猴头得了姓名,成了菩提祖师座下第十辈小徒之后,高兴得又跳又笑,对菩提施礼谢恩。
你想,他怎会不高兴呢?
他抛开“王”的身份,走出他的“舒适区”,漂洋过海,翻山越岭,穿州过县,流离人间八九年。穿人衣,学人礼,学人话,应对各色人等,兼钻研佛道经典,进行知识储备。这一切,对猴子来说是何其艰难。
而如今,苦尽甘来,有种终于找到“组织”感觉,漂泊的心终于可以停靠,而自己离愿望的达成,前所未有地近在咫尺,他怎能不喜地欢天?
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反思:如若孙同学一直待在花果山,众猴好吃好喝伺候着,结果也就是平平淡淡,寿尽归天。但不折腾的人生有什么精彩可言?以他的心智和能力,他肯定不甘于重复这种由生到死的人生之路,他也决不能在毫不知情地情况下,就被死神判死刑。
虽然他承天地日月精华而生,天赋异秉,但死神仍会乘着时间的快车呼啸而至,而永生之道又不能自学习得,所以他走出了花果山。
之后,他在人间流离八九年的时间。现实中太多人,带着梦想出发,最后在时间的漫漫长途中迷了路,忘了他当初为什么出发。而孙同学却能排除一切干扰和诱惑,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找到那个能教他长生不老之方的神仙。
你看,知道跟谁学,比知道跟谁学什么更重要。梯子只有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这猴子懂得:做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拜了师门之后,孙同学就算正式上岗了。次日一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你看,倏忽六七年的光阴,他好像都置身于烟火俗事之中,干的这些事都与“长生”无关。难道菩提不知道他想来干什么的吗?难道孙同学忘了他是来干什么的吗?显然,他俩都是“吾知之,吾不言”,何也?
于菩提而言,是要看猴子是否有配得上“长生”之德性和资质,他更看重的是修“心”,心术不正,为害人间,便大大损毁佛家之善根。“六七年光阴”是菩提对猴子的察验和试探,猴子不急不躁,沉稳内敛,毫无功利之心,敦敏于学,忠于日常琐事,其实祖师是心内喜欢的。
另外,祖师是深谙人性的。他知道人性都喜欢即时反馈,比如:很多人喜欢养宠物狗,是因为一逗它,它马上就会向你摇尾巴。如果孙同学将来要做大事,他就必须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能忍得住,在不能马上看到具体成果的前提下,还能付出努力,坚持行动。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于孙同学而言,要配得上师父的“传授”,就要从培养最基础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做起,他明白:好的成功都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他更明白,他走对了路,跟对了人,一切都不是问题,他只需学会和时间做朋友,所以他心中充满了热爱和希冀,忙碌充实并快乐着,不知不觉六七年的光阴就过去了。
显然,孙同学通过了祖师对他的初步考验,就看他能否过“殿试”这一关。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直讲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为要考验那猴头的悟道慧根到了什么程度。孙同学哪能坐失这个时机啊,于是他以肢体语言回应,“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既表明他完全接收了师父所讲,又顾忌到师父座前不能随意插言,还展示了他可爱萌萌、毫不造作的天性。
果然,他成功地吸引了祖师的注意。祖师先是假意训斥,接着问他在洞中七年,想学什么道,他说得很谦虚,说只要是师父教的、有些道气儿的都愿意学。祖师说:道字门中有360旁门,皆有正果。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吧!孙同学问:能长生吗?不能,那不学。“流”门呢?能长生吗?不能,那不学。“静”字门呢?能长生吗?不能,那不学。“动”字门呢?能长生吗?不能,那不学。
难道祖师不知道猴子来此洞中为的是什么吗?为什么不直奔主题,还绕那么大弯呢?其中充满了诱惑啊!祖师说的哪一门,学会了都不得了,就看那猴子是否意志坚定了,毕竟猴子家族史上有着朝三暮四的毛病,祖师是不放心啊!
没想到孙同学做了七年的杂役,没被消磨掉意志,竟然不忘初心,意志十分坚定。祖师心内自是欢喜,但他表达欢喜的方式依然是训斥,并怒冲冲地走上前,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把中门关了。
众人看师父被他气走了,都报怨他嫌恶他,他既不气恼也不解释,他已从师父的行为艺术里解读出了:师父打他三下,是让他三更去见他,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是教他从后门进入,在隐秘处传他长生之道。
你可能会认为只有天赋异秉的人才能解此深意,错,你也可以!当一个人心中只有一个强烈的欲念时,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他都会按着他的需要来解读。祖师的弟子必定个个是英才,但他们为何解读不出祖师的暗语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强烈欲念。有一句广告说的好:你若知道去向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悟空只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欲念强烈。真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当日悟空急盼天黑,假意就寝,约子时前后,他依约走后门来至师父住处,跪在榻前。待祖师醒来,识得悟空,就喝他离去,他却说是奉师命而来,祖师听完,十分欢喜,便答应传他长生妙道。当下悟空熟记口诀,回去后每日暗暗练习,如此三年。
三年后,一日,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并告知悟空:其所修之道,“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五百年后,有雷灾、火灾、风灾三灾利害,若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请祖师传与躲避三灾之法。祖师说他“少腮”,不具备条件,但这猴子却说“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祖师看他如此执着,决定传他,三十六般变化和七十二般变化挑一样,他当即说愿往多里学,于是他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一日,祖师想要检视一下悟空的练习成果,悟空说自己已能飞举,可见这“飞举”功夫应是最难习得的,见悟空只能飞二三里,就就着他的起跳之势,传他“筋斗云”,即一个筋斗就能飞十万八千里。当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
至此,我们盘点一下悟空的学习经历:1-7年,学习基础知识;8-10年,学习长生之道;11年,学习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而他学业的精进则是从第8年开始的。
聪慧如悟空仍要为学业付出11的光阴,而这11年的光阴决不是在舒适中度过的。
当他入了师门,每日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七年光阴,他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像小树一样,深深扎根。
当他得了长生口诀,每日暗暗练习,如此三年。
三年的光阴啊,每日独自暗暗练习,没有同伴的互助,没有群学的乐趣,只有重复再重复的枯燥训练和独学的孤单,普通人很难经得起这般熬炼,但永生的强烈欲念,为他排除了一切艰难。
在祖师说他有“少腮”这个生理缺陷,不宜练躲避三灾之法时,他竭力向祖师展示他生理的优势——素袋;当祖师让他选学一样时,他选学了多的。既然多的少的都能避“三灾利害”,选学少的,应该更轻省,何况他还要克服“少腮”这个生理缺陷。显然,高手的眼界不在功利和目的,而在于丰富自己,强大自己。
当祖师传他“筋斗云”,他当夜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这么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行动力,真是无往而不利啊!
你看,在通往高手的路途中,悟空没有走半点捷径。如此天赋之人,仍要投在大师门下,从挑水扫地做起。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没有伯乐的点拨,英才也会变成庸才。
悟空11年的历练和积淀,注定了日后的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