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有小说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历史学家的表达,思想家的表述。作家的表达是叙述的方式,故事的方式,生活形态的方式。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处在清代文字狱频繁发生的时代,所以,小说家的表达比较曲折隐晦,“满纸荒唐言”,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坠云雾,扑朔迷离。
但是曹雪芹是不愿意后来的读者看不出《红楼梦》的真意所在,他写下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其实是非常诚恳地要求读者,要解出其中的滋味,不能为荒唐言迷惑,作者是含着泪写这些荒唐言的。
红楼梦开篇看起来确实是荒唐语言满纸,这样写看起来不合常理,因为是小说家言,小说家有权利云山雾海、神仙虚幻,虚构想象,真真假假。贾宝玉出生是衔玉而生,非常离奇,当然现实生活是不可能的。
这块玉来历非凡,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无材可去补天,被弃在大荒山无稽涯青埂峰下,经怪异之人携带入人间,经历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小说里的警幻仙子、空空道人、茫茫大士、绛珠仙子、神瑛侍者,有虚、幻、空、茫、仙、神等字眼去,标明是虚设的人物,也是荒唐言的证明。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这个过程应该是相当真实可信的。
《红楼梦》里写了贾家宁荣二府的一个大环境,其中包含着大观园这个小环境。整个大环境是污浊的,走向没落的。小环境虽然最终是悲剧性的,最终也化为了无有,但小环境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干净美好,贾宝玉、林黛玉是他的钟情所在,他们有新的人格,有属于未来的美好的理想。
《红楼梦》的泪点在哪里?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事物的被毁灭,那就是宝黛爱情的被毁灭。
读者要理解作者,理解他的深意所在。曹雪芹写的只是贵族之家贾府,其实也就是写出百千封建富贵人家的必然的没落。小说开头里,冷子兴说贾府,“如今的儿孙,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冷眼旁观,却是真实地观照和结论。
在《红楼梦》之前,清代康熙年间孔尚任写的《桃花扇》里苏昆生唱道: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苏昆生的五十年兴亡看饱,可不就是看个够,看个清楚,兴亡就是个“泪点”。
冷子兴的名字暗示着是冷眼旁观,因为贾家跟他其实没什么关系,他看出贾府的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今天的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中间没有个人的悲喜的情感。
而苏昆生就不同了,他把五十年兴亡看饱,看饱的国家的兴亡,所以他放悲声大哭,哭的是国破家亡,苏昆生的看,是含着热泪在看,是“热看”。
“一把辛酸泪”,是小说中所写的,无不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目睹过的。这些往事(如人、物、事件),沦落毁灭,残酷真实,曹雪芹既是实录,又是提炼,创作的过程,是血泪流出的过程。这些往事“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也凝结成一个“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