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书评我将结合方格笔记本(内容方面会更为注重思考类笔记,不会严格按我上次介绍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里的“黄金三分法”来制作)和手帐写法,以及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学到的知识点来入手。前几天我写了《只用了五天时间,我的阅读笔记被征用了。》,里面有详细介绍方格笔记本和手帐写法结合的一些分享,这里不再赘述。
文/雅俗儿 20170521——20170601
1.初遇《背对世界》
小荐荐赠送的《背对世界》书籍一收到,便开始看书名、腰封、作者简介、目录和评语,《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曾经提到过,“检视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让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继续读下去的必要,有没有细读的需求。于是将最初所获取的信息做了整理,成为本书的第一张读书笔记↓。
第一眼看到书名,脑海里闪出“?”,为什么要背对世界,不是背对你我他,莫名的有一种孤独感涌上心头。
闭上眼,我试图让自己去感受,想象自己被世界遗弃或是自己抛弃世界,背对世界!
~~不行,我做不到,我没有这样的勇气。
在查看了其他几个要素后,基本判定这是本书写爱情的小说,那句“因为你,我愿意背对整个世界”,不得不说它打动了我这个半老徐娘的心,心动了!
当然看完全文后,我发现我狭隘了⊙﹏⊙。
2.熟悉《背对世界》
书由七个小故事组成,小是因为篇幅较短,但不影响其内容的丰富性。
《最美丽的岁月》——二代同性恋人的故事。
故事讲述一对关系紧张的母女如何因一次旅行而关系缓和的故事。
书中的女儿很多言行都是源于原生态家庭的影响。
→她一直耿耿于怀母亲小时候打她的原因;
→她一直介意母亲从未赞扬过她(最高的评价是一句“还行”);
→她一直介怀母亲处理她写的第一首诗的处理方式——扔进马桶;
→她一直在意自己与母亲没有相同点。
所有的转变从这最后一次的旅行开启(2年后,母亲死了)。女儿想,也许我们能够谈一些在灵魂深处沉积已久的事情。
母亲在关键时刻的让步,最终开启了与女儿之间的那扇门,但双方到死也没有坦言自己是同性恋人,即使母亲已经看出女儿与费洛拉的关系,她也还是选择了沉默。
当女儿整理遗物时,她才知道母亲这辈子最爱的是一个女人:
1940-1945,和卡拉在一起。我最美丽的岁月。
《银婚》——幸福不是在一起25年。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
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
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
逛街时,你特意记得我喜欢的衣服买来送给我,是仪式。
维持婚姻需要仪式感——这是《银婚》短篇给我的第一个感受,也是给了我一个误区,我以为这对在一起25年的夫妻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怎么能维持一段婚姻的幸福。
可是一篇小说存在的价值往往不是幸福,而是幸福以外的东西。这个短篇真正的主题是揭露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迁就或伪装的婚姻。同时她通过女主人翁结束25年的婚姻来告诉我们,人这一生,要为自己活一回,不管年龄,不顾及外界的眼光,即使背对世界也要试试。
鲍里斯·贝克尔挂拍时——没法写书评。
首先解释这里挂拍的意思: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员结束运动员生活,不再参加正规训练和比赛。
接着想写观后感时,发现不行,整篇短文很散,没有集中点,或者说没法去理出一条主题。所以我没能做读书笔记,汗颜了。
《一家广播电视台的庆典活动》——年老色衰的滋味。
全篇基本就一个基调,三个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被邀请参加原就职电视台的庆典活动,文中以讽刺、轻快的手法表现出了对年老者思想的一些描述,同时直指这个时代存在的文人相轻现象。
《卡尔、鲍勃·迪伦和我》——总有一个是对的。
两小无猜的卡尔和我,分别用10多年的时间在各自的世界里寻找着另一半,在弯路上他们发现每个遇见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特别是女主人公,更是通过一个前夫和二个情人醒悟到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
我就想做我自己,以我的风格生活:不修边幅,不收拾屋子,抽烟,工作,喝酒——“跳舞”……
而故事的结尾,二人在鲍勃·迪伦的歌曲中看到了彼此。虽早已猜到这样的结局,却还是很心动。
《香肠与爱情》——17岁的爱情是诗。
这个故事能打动每个女人,即使没有过17岁的恋情,即使自己经历的初恋没有诗的存在,它也一样可以打动你我。
文章的主题有三个,一是对于诗的魅力给了高度评价,当然它值得高度评价;二是青春不变的主题是爱情,而年轻的时候,人们总是爱上与自己不同的人,到了年长以后人们才寻找与自己类似的人;第三个主题就是年长后的自己回顾青春时,不禁问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忘却这一切的?
《背对世界》——专注于自己。
这篇文章是鲜少有人不被震撼到的,它像是一记耳光打在许多人的脸上和心里。
“破处”这个中国式难题被一个德国女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至今为止中国人还是岌岌可危的不敢聊这个话题,你只要一说就会引来无数淹死人的口水,而实际上人人都感兴趣。
文中的费兰卡却勇敢地在19岁清醒认识到其重要性,立志自己寻找把她从姑娘变成妇人的老练引路人。
当然她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的,经过了许多尝试,屡试屡败,可她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继续前进,不得不说,我很佩服她,很佩服!
很多人都超爱文中对二次背对世界的设计,我没有,那只是作者的一点小花招,没有也不会影响我对这篇短文的喜爱。
我始终认定费兰卡和那位她选中的引路人的的思想才是这篇文章的致胜之处。
3.收获《背对世界》
整理所有笔记制作以一个主题内容为线的七个故事思维导图(第一次尝试,将就看),一边画图一边重新翻看笔记,几个故事的架构和情节能够透过笔记得到很快速的回顾,并汇总出几个作者想要传播的主题:婚姻、同性恋、性、年老、诗和音乐。
制作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手帐读书笔记还是思维导图,这些工具对从未看过书本身的观看者而言作用很少,它对书内容有大概了解的读者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性,它只对亲力亲为的制作者本人效用最大。
根据我自己整理的笔记和思维导图,我基本能总结本书的读后感如下:
七篇短文除《鲍果斯·贝克尔挂拍时》和《一家广播电视台的庆典活动》外,均以女性角度描写。
七篇短文中有四篇对婚姻观提出勇敢改变的尝试,其中《银婚》直视婚姻的激情退化,为维护和谐现状而失去的自我,并希望通过文中阿尔玛的觉醒唤醒现实生活中的女性。
有三篇提到同性恋,其中《最美丽的岁月》直接表明支持立场,这在作者那个年代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四篇文章提到了年老色衰的群体,《银婚》和《一家广播电视台的庆典活动》里说的更为多,年老的恐惧、无力、渴望、回忆,好在整体并不压抑,很怕看那些写真式的老年人巨细无遗的描述,给人很大的压迫感,也会有绝望,这里面没有。
有三篇文章说到了同性恋,这个曾经禁忌的话题。在这里却有着美好和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件很自然的感情。
现在在德国同性恋不仅合法而且已不再是个社会问题。74%德国人认同同性婚姻,同性恋者基本权利与常人相若(2014年德国一项民意调查数据)。
在柏林2001年市长选举之前,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克劳斯·沃维雷特在竞选前出柜:我是同性恋,我为此感到自豪。选民没有因此放弃他,最后他以绝对的优势竞选成功。
最后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是中国人最爱藏着掖着的性话题。《背对世界》短文里的费兰卡却高调地表示要享受性带给自己的愉悦。
看完一切的一切后,我想说,勇气和改变是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的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
转网上看到的一段文字送给大家,也做个读后感总结:
“愿我们都有勇气,有底气,对这个世界大大方方地转过身去,达观地、主动地、不要脸地活着,让那些道德律令,那些所谓的世间大事,都变成一口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