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自古以来,国家的道路建设都没有停止过,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全国密密麻麻的交通网络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周道:奠定河南与陕西之间东西大动脉的基础
周灭商后,修建东都洛邑,并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与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之间修建了周道。《诗经·大东》还说:“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是说天空北面有北斗,周道像一把朝西的勺柄,连结了七星。不仅周、秦、汉、唐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是在这条轴线上,而且在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这条交通线也仍然是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周道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上,起了奠基性的作用。褒斜栈道: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
秦惠王时,为了克服秦岭的阻隔,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栈道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 15 公里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五公里的褒水河谷,故称褒斜道。这条全长 200 多公里的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的。除了褒斜道外,以后几百年间还陆续开凿了金牛道、子午道和傥骆道等栈道。这些工程极其艰巨,人们首先是采用古 老原始的“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在崖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 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入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这样,我们远望栈道好像空中阁楼一般,煞是壮观。秦朝之前:各国开辟多种道路,中华民族连为一体
楚国经营的从郢都(今湖北荆州)通往新郑(今河南郑州)的重要通道,晋国打通的穿越太行山的东西孔道,齐鲁两国建设的四通八达的黄淮交通网络,燕国开辟的直达黄河下游和通往塞外的交通线等。至此,穿大袖宽袍的中原人、善射箭骑马的戎狄人、居云梦江汉的荆楚人、披长发嬉水的吴越人、能歌善舞的巴蜀人就连成一体了,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统一打下了基础。秦朝:建立统一的道路标准,设管理机构和“邮局”
秦朝驰道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路面幅宽为 50 步,约合 70 米;路基要高出两侧地面,以利排水,并要用铁锤把路面夯实;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以为行道树;除路中央三丈为皇帝专用外,两边还开辟了人行旁道;每隔 10里建一亭,作为区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邮传交接处。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与西方交流的通道
西汉的张骞和东汉的班超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重要贡献。古代中国的丝绸主要是通过汉朝时开辟的“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
唐朝:陆路交通网已形成,油壁车成公交车雏形
出了长安城,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不仅通向全国各地,而且中外交通往来也比较频繁。此外,像洛 阳、扬州、泉州和广州等城市,随着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相继成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中心。唐代已有公共交通车,当时称之为油壁车。
南宋:油壁车改造,杭州是世界上最早有公交车的城市
到了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这种油壁车有了新的改进。车身做的很长,上有车厢,厢壁有窗,窗有挂帘,装饰华美。车厢内铺有绸缎褥垫,很是讲究,可供六人乘坐观光。这是最早的公交车,临安在世界上也算是出现公交车最早的城市了。
元、明时期:交通网成型,以北京为中心覆盖了亚欧大陆
元、明时期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稠密的驿路交通网。驿路干线辐射到我国的四面八方。特别是元代,综合拓展了汉唐以来的大陆交通网,进一步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广阔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
清朝:驿路分三等,交通网内部延伸
清朝把驿路分为三等,一是“官马大路”, 由北京向各方辐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英国人给中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
我国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还没有用沥青或水泥铺成的道路。直到19 世纪末期,我国才出现了铁路和公路。1876 年,英国人修筑了吴淞到上海的铁路。这是在我国领土上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清政府建立了第一条官办铁路:唐胥铁路;1909年,詹天佑带领中国人设计和施工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新中国建立之后,各种交通路线开始进一步建立起来。道路和交通的发展让经济、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快速,随之带来了更大面积的人口流动。今天我们的春运现象,以及大城市的拥堵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道路设计规划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结果。这也是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无论如何,感谢先人,没有他们建立起的这片交通网络,我们今天连感受春运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