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问儿子“今天你们玩了什么啊?妈妈在会议室学习很好奇你们那边的情况。”
儿子:“我们玩了涂鸡蛋(把鸡蛋上颜色),爬了石头,还抓到蛇!”
我:“哇塞!还有蛇啊!好刺激啊!”
儿子:“那你学习了什么啊?”
我:“嗯……我学习了妈妈是什么,学习了妈妈是大地、妈妈是太阳、妈妈是水,妈妈是风这几种妈妈的能量。你觉得妈妈是什么呀?”
儿子:“妈妈是太阳,红通通的发着光(每次他会说妈妈是太阳),我还是最喜欢妈妈是一坨屎。”
我:“啊?那我岂不是很臭?”(这是什么思维广度啊?哈哈哈)
儿子:“哈哈哈,对,就是一坨臭臭的屎!”
我:“哈,你是我生的,那你岂不是屎宝宝?我们臭味相投……”最后我放一个屁他放一个屁进入了喜悦睡眠模式。
昨天(7月6日,星期六)在华南植物园举行的《妈妈是什么》地面学习会,为以上的母子闲聊提供了支持力量。要不是唐老师分享妈妈是水的力量如何理解,我无法在儿子说出“妈妈是一坨屎”的时候放下严肃焦虑的心,以柔软古怪的语气回答,才不至于像以前那样紧张兮兮儿子怎么能这样说话?亲子沟通扼杀在我的严肃认真里。
昨天半天的学习里最触动我的是妈妈哲学的弹性,不同年龄段可以以不同能量为切入口去构建亲子关系,甚至不仅仅是亲子,任何关系都可以,是非常灵活和减少焦虑的体系。
至少我这种容易焦虑的妈妈不会觉得“学得太迟了”,而是告诉自己可以在合适的年龄段,供给相应的能量和儿子共成长。
唐老师带着我们进一步去看《妈妈是什么》里的故事,指导我们从故事里找到大地,太阳,水,风的力量。从而可以慢慢练习在日常生活的事件中去判断,对应使用哪种能量来处理事情。
我们妈妈集体学习到十二点后到植物园里汇合孩子们野餐,接到妈妈放学,孩子们格外兴奋,也许到目前为止他们只体验过妈妈接自己放学,而极少体验自己接妈妈放学。
野餐,玩耍。
昨天我还有一个惊喜收获,早上我们练习找妈妈的太阳能量,帮助我成功地转化了一个多年的梗。
事情缘起是这样的:在宝贝和妈妈各自回答自己抽到的问题游戏中,可乐抽到的是: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儿子笑眯眯地运转着大脑,不一会儿回答:妈妈最喜欢工作。
哇,我又惊又喜,儿子能回答出来,太好了,可是我又有点……失望。为什么会失望?我希望儿子回答的是:妈妈喜欢陪我去徒步,妈妈喜欢和我聊新闻,读故事。我特别想展现做妈妈的成果的答案儿子都没有回答上。
继而转入了自我怀疑,我对儿子的陪伴是不是不够?质量不高?我因为要做工作忽略他了吗?造成伤害了?天啊,一连串消极的想法,就像日全食一样,自己把太阳光一步步吞食。
想到这里我神奇地发现自己竟然有觉知,觉察到自己正吞食太阳能量!赶紧翻开背包里的《妈妈是什么》读妈妈是太阳的序言寻找一些支持,读到:太阳的爱,是保持距离,给孩子空间,然而又不缺席,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是对成长着的孩子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活跃能力的一种认同和普照。
我读到这段话才慢慢地从担忧自己没有很好地陪伴孩子的自责和愧疚中走出来,我习惯地把别人的一句话编出一部连续剧,俗称想太多!
儿子说我最喜欢工作是他观察到我日常状态的回答,这还可以是我无意间传达给了儿子太阳的能量,和风的能量。
我是喜悦地做自己的工作,儿子能从我身上感受到这些,他长大了在面对自己的工作也能像妈妈一样喜爱,这份喜爱之情能穿越时空时间去与未来的儿子相遇。
唐老师说四种能量可以自产,此时我给自己的太阳和风的能量就是:保持喜悦地工作状态,同时像渡渡鸟老师写的太阳的爱是对成长着的孩子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活跃能力的一种认同和普照,我要往这种方向走。
就这样,蹭着学习会后的热乎劲我化掉了埋藏心里已久的一个梗。
妈妈学习的同时,孩子们是由谢老师和素芹和一些家长陪伴玩耍,我看到了离开我表现得出乎意料独立的儿子,一直背着自己的书包跟随大部队走。
他书包里有水,我没放在平时放水的位置他可能找不到(这里提醒了我以后出行要带着他自己收拾书包,清楚自己的物品放哪里),细心的谢老师给了他一瓶矿泉水,也就是儿子能背两瓶水奔跑玩耍,让我相当惊喜!同时是磨炼我对儿子更放手,更信他离开我也能照顾自己。
事实证明是这样,昨天书包里的面包吃了一半,他说:“玩到肚子饿了拿出来吃了一点。”我听了这话很感慨,以前总说放手放手,往往是口号响行动弱,唯有真的身处环境中才能逼自己一把去体验更放手让孩子成长后的感觉。儿子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成长更快,妈妈这个角色要琢磨和学习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啊,哈哈哈,各位母亲共勉!
非常感谢渡渡鸟广州站成长共同体的活动,帮妈妈们免去了照顾孩子而无法参加学习的顾虑,辛苦各位志愿者和渡渡鸟老师的知行生们带给广州妈妈们一次又一次带娃学习两不误的酸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