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尔几次朋友同事聚餐聊天,都聊到了中年人的扎心和所谓的中产阶级的扎心人生。是的,我刚好正逢其时。
有朋友说最近开始悟到一件事,原来自己这么多年如此努力才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平凡人,而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想要自己成为一个更成功的人甚至就是爸妈眼中的成功人士都不太可能。
有朋友感悟到,我们现在看似中产,但其实如果我们失业或者生病我们的家庭就变的一无所有,所以,中产阶级本质上是受了教育的无产阶级。
有人说,我们无论怎么努力也比不上有一些根本不需要好好读书的同学,在中国有特殊的关系才是跃升阶级的根本条件,而我们大多数普通的老百姓,就如同我们自己,如果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连现在的生活都没有。这一点相比欧美国家真的公平性还差太远。甚至我们如此努力奋斗都永远也赶不上拆迁户的财富增值速度,家中有个村长,立刻全家飞升有钱有权的阶层。
所以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阶段,财富在迅速被特殊人群集中,并且越来越快的增值,而无产阶级和受了教育的无产阶级们,只能通过工资来积攒财富,摊上大多数无良资本家企业主,工资不涨或者涨幅微乎其微,中产和无产不仅赶不上富人的财富增值,甚至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所以本质上他们的财富在缩水。
富人家的孩子可以花钱请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当陪读,请名家名师当私家启蒙老师,而中产阶层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好一点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们的起点已经相差悬殊,阶级马上就会在下一代传承分层。
这一切都在慢慢转化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面的焦虑。女性最为敏感,绝大多数女性会首先成为焦虑的妈妈,在为孩子成长的各种事情上变得越来越远离自己,远离爱。
中产的不惑男人们尚且感受到生活的扎心,那么不惑之年的中产女人在中国是个什么处境?
有家庭有孩子有老人的话,那你就是最弱势的那个,你必须每天努力工作,更要尊老爱幼,但是你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反馈。有疼爱自己的爹妈在身边嘘寒问暖的可能好一些吧。尤其要有个贴心的另一半在身边更为关键。可是婚姻所面临的生活中的琐碎摩擦,甚至可以消磨掉你对于人生最后的一点点正念。
所以到了四十岁,基本男人女人,只要你不够多金、不够帅或者不够漂亮,事业也普普通通,家庭孩子工作都要一手抓,那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想要不扎心是很难的。
其实生活告诉大多数人的本来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是很努力的普通人,因为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可能要活得更惨,所以其实我们在事业和物质方面,这一辈子的努力可能突破性有限,大突破真的要看运气了,不必强求,而真正能够对我们有意义的,可能是家庭的和谐幸福,或者有几个好的朋友作伴人生。但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往往又为了生活疲于奔命,或者为了下一代的未来焦头烂额。岁月经年,总是在不经意中慢慢丢失了这些真正宝贵的东西。
人生在世一场,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到最后能够让你安然接受告别这个世界的,只有内心的富足,而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获得过多少功名利禄。例如你拥有爱你的家人,相爱的爱人,或者完成过的心愿或者追求过的梦想。
到了这个年纪,我也会偶尔设想一下那个时刻,陷入这个告别世界的情景,我突然觉得,我好像并不在意我拥有多少财富,但是我有点在意我为了这点财富所付出太多时间在那些无谓的人和事上;我好像不在意我是个平凡人,但是我有点遗憾我们的家庭中温馨有爱的时间不足够,毕竟我作为平凡人要花一整天出去工作挣钱,每天真正陪伴家人和孩子只有一两个小时,一旦辅导功课还要横眉厉目的;我可能不在意自己有多么平凡,但是我会不甘心原来活着的时光里我很少做自己......我设想在离开的那一刻,我是不是会为这些事感到遗憾甚至后悔?
所以,人生好像越活越扎心,想要不扎心,要想办法暖心要有人爱,这个固然好,但是除了自己的爸妈、儿女之外,真的好难找到那么多爱自己的人,甚至连爸妈儿女也不一定恒爱你啊,所以,最靠谱的是自己爱自己,是国家法度保护你。这个不得不说欧美国家做得相对好一点。
这里让我不得不总是回想在德国学习生活的那些年,他们的国家也有很多约束,但是更强调在合法的前提下不影响到他人的就是合理的,这样对于个体确实能有很多的宽容和尊重。具体来讲就是爱自己也允许别人爱自己。然而回国这些年,我总是感觉有不小范围和地区的人,我们缺乏爱自己的能力,也会因为缺乏爱自己会对别人缺乏相印的包容和尊重。这个情况在我们中国女性身上貌似比男性严重。
女性首先是女性本身,其次才是谁谁的老婆、孩子的母亲、公婆的儿媳妇儿、公司的员工等等。也就是说,即便女性本人身处在其他角色中,一直付出相应的劳动和努力,但是无论是她本人或者其他人都应该对她保持一份,她作为独立个体所应获得的尊重和理解。直白一点说,我们的社会不应该有这样的评价:都孩子妈妈了还......,或者,都四十岁了还......等等。这些就是在剥夺这些女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和被他人的尊重。
因为我们的女性朋友对自己不够有爱,我们中大多数自己对自己是这样看待的,我都四十多岁了还搞什么小姑娘的喜好......,或者,我都俩孩子妈妈了,我还追求别的啥.........。所以,当我们看到有的人活的自我或者活的不是我们这样,我们就会不理解甚至不接受。甚至还会指指点点。
当一个环境大多数人持有某种观念,那么这个地方就会呈现这种观点下相应的行为风气。
所以,我们国家的北方地区相对来说这种观点气氛就比较突出。这种氛围下,主要强调已婚女性对家庭和工作的奉献价值,而常常忽略了女性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权益以及被尊重的权益。也可以说是我们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的一种必然,我们为了家庭这个集体的利益,必须忽略一些个体的独立权益,或者说,个体的利益肯定在家庭这个集体利益的次要地位上。
但是我们有没有感觉到,中国男性被忽略掉个体独立意义的部分往往比女性少?这就是在我们国家,当考虑为家庭牺牲的时候,我们往往对女性要求比较多。很多地方的人甚至对于女性抽烟喝酒都会有看法有偏见,好像抽烟喝酒可以判断女人的人品,但是我想说,男性抽烟喝酒为什么就不影响大众对于他们的人品判断呢?这就是个明显的误区。所以中国女人活得很累很扎心。
但是无论是谁,都有做自己的需要,例如残疾人也想要体验正常人的生活,也想正常上班、购物、旅行、交友,但是我们在中国感觉能见到的残疾人非常少,为什么?因为如果有这样的人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有很多人会刻意关注他们,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让他们无法常态自处,这就是缺乏对不同人群的包容尊重。所以,在中国,残障人士很少露面我们常规社会。而在欧美国家,你会随时随地见到和你一样求学、工作、购物、恋爱等、正常出入各种场所的各种残障人士。所以在他们国家任何场所必须有残障人士设施,而且必须保持功能正常。诸如:人行道必须有导盲线,停车挡住导盲线是违法行为;残障人士的座位或者停车位必须有预留并且随时给残障人士腾空使用;超市里导购人员陪同帮助残障人士采购是义务,等等,确实在这些国家,让几乎所有人在合法范围内获得了最大的包容和尊重,所以,尽管都是普通人,我们一直惊讶,为什么老外都活的迷之自信呢?也许是因为,他们给予了普通人做自己一个更加宽松的空间。女性不会因为爱抽烟喝酒就被别人品头论足,无论美丑或者年龄,女性随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穿着打扮,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也不用担心被别人的闲言碎语淹没。
当遗失自我那部分价值越多时间越长,其本人就会越疲惫越烦躁,而内心也就会更加缺乏爱。
因为爱是一种像水一样的东西,它需要一个产生的源头,并且要源源不断的供应,让自身感受到爱,并且有富余的量,然后才能流动起来,才能传递给别人。这个量有多大才能决定传递给别人有多少或者是能传递给多少人。
例如,那些内心中爱很富足的人对孩子家人甚至旁人都很有爱很有耐心,对自己也会宽容接纳。尤其是对家人的耐心,真的考验一个人的修养和他自己内心有多少的爱。
那么爱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
《你好,李焕英》也许给我们展示了最温暖的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天然的无私的永无止境的无条件的爱。这样的环境成长的人一定是性格好、有爱心,进入社会人员关系也好,也是人人喜欢的对象,就像贾玲一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相信她成为母亲也会是一个很有爱很宽容的好妈妈。爱的源头如果在家中建立并且一直传递传承是最优的一种情况吧。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从小感受不到例子父母家庭那么温暖无条件的爱,那这些人怎么办?读书,信仰也许是最后的救赎。
每当我焦虑的时候或者对孩子的辅导管教特别不耐心的时候,事后我常常自责,我总是觉得我的耐心太匮乏源于我心中缺少爱。每当我在生活工作中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也常常在心中暗暗埋冤,想要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我呼吸一小会儿可以自我的空气。
在中国谁都想要快速成为有钱人,想要财富自由,因为好像只有财富自由,才能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才更容易做自己。反而在国外为什么没有那么浮躁,社会财富分配比我们更合理,让普通人可以通过正常的努力就能满足简单的幸福。
一杯咖啡,一盏茶,一支香烟,一杯酒,一个爱人,一本书,一方小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https://mp.weixin.qq.com/s/THe0YA1HADvgQBVIrbLY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