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起婚姻不易,常常引用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中的一粒沙。” 但对于凯特而言,这次从天而降的沙粒有点沉,不是沙,像是陨石。
凯特是电影《四十五周年》的女主人公。电影的情节比较简单:退休小学教师凯特和她的丈夫杰夫是一对老年夫妻,他们维持着一段无子但幸福的婚姻,在一座英伦小镇里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简单生活。在他们结婚四十五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杰夫收到了一封来信,说的是,五十年前在瑞士冰川意外坠崖的前女友卡雅的尸体被发现了。这封信粉碎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婚姻的内核一层层撕裂开来,故事由此展开。
起初,在凯特看来,这件陈年旧事影响不了她和杰夫的生活,她一如往常的淡定。当看到杰夫有些惶恐,躲进柴房偷偷抽烟时,凯特默默的递上早餐和药片,一片关爱。她照旧奔波于四十五周年庆典事宜,布置场地、挑选菜品、选择舞曲。当夜幕降临,围坐在沙发上的老夫妻两个谈起往事,兴起,还能共舞一曲。凯特相信,自己的婚姻里有爱,还有岁月的积淀。
可渐渐的,凯特发现杰夫有些脱轨。获悉女友现在就躺在瑞士的冰川峡谷里,装束未变容颜未改,而自己已经是白发老翁,杰夫忽然有点“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惆怅。从来不愿意陪妻子在小镇遛狗散步的丈夫,突然想去瑞士爬山,因为瑞士官方认为他和卡雅为“直系亲属”关系。杰夫难得主动提出要进城,为的是要去图书馆查阅关于气候变化冰川消融的资料。杰夫一改往日谦谦君子的性格突然激进好斗,不愿参加工厂老同事的聚会,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
每晚夫妻同床共枕,杰夫就会沉浸在回忆中,滔滔不绝:他和卡雅漫无目的的游历在阿尔卑斯山的山峰峡谷中,不问世事远离尘嚣。他们一同赏花,“山谷中的紫罗兰,找到一片积雪融化的草地便能茂盛的生长起来,而且那么笃定和勇敢!”杰夫说,“那花儿就像我们。” 他甚至夜半偷偷爬上阁楼,对五十年前的爱情和青春寻踪觅迹。
终于凯特不那么笃定了,她越来越按耐不住想知道真相。听杰夫说,卡雅长着一头和她一样深色头发;听杰夫说,如果不发生意外,他和卡雅一定会结婚。卡雅什么模样,那个阁楼顶上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这是影片最高潮的一段:凯特终于无法战胜心魔,她顺下阁楼的梯子,义无反顾的爬了上去。满是尘埃的杂货胡乱堆放,老式的照相机静卧在那里,一只老旧皮箱里装着杰夫的手帐,一本贴满了票据写满了文字并夹着几朵紫罗兰干花的笔记本。她环顾四周,突然看见一匹白色的布幔,紧接着,她发现了幻灯机,底片投影到白幔上,卡雅就在眼前。凯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面部肌肉微微颤抖,眼睛直愣愣的盯住幔布,卡雅正低头轻抚着孕肚。
凯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她怀疑自己四十五年婚姻是否真实存在,她自我形象的根基也随之动摇。她究竟是谁?她到底选择了怎样的人生?这是一段没有历史感的婚姻吗?
凯特觉得自己渐渐接近了真相。他们没有生儿育女,是因为杰夫的前女友曾经怀孕,并挺着大肚子去瑞士爬山,最后失踪;他们四十五年的婚姻生活竟然找不到合适的照片去布置周年庆的一面墙,但阁楼上杰夫保存的摄影器械和照片分明表明他曾经有过自由而浪漫的青春;她环顾这个家的每个角落,回想杰夫和她所做的每个决定,假期去的每个地方,读的每本书,选哪条宠物狗,听哪些音乐,哪哪都有卡雅的影子。这时候凯特相信,她只是这个未曾谋面的卡雅的替代品。
四十五周年婚姻庆典鸣锣开场。辉煌的大厅,喧闹的人群,从天而降的花瓣,高脚杯里的香槟,闺蜜布置的照片墙,杰夫热情洋溢的发言和情到深处的哽咽。杰夫说衰老的意义在于停止作选择,这段四十五年婚姻是他年轻时一次选择的结果,而现在,杰夫只想着就这样衰老下去。
第一支舞曲响起,"Smoke Gets in Your Eyes",当年在婚礼上也是这一曲,凯特沉醉在杰夫爱恋的意乱情迷里,可现在,在四十五周年庆典现场,虽然还是杰夫拥着她旋转在舞池,虽然杰夫已经进入角色声情并茂,凯特却更多的听明白了歌词的后半段,那是在表达失去爱人后心如死灰,生趣渺茫。
舞曲的最后一节音符抛向空中,凯特陡然抽回了被杰夫举着的右手,影片戛然而止,把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留给了观众。这是凯特所希望的人生吗?她会选择继续前行吗?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生命旅程中何为重何为轻?这封来信,是陨石,在凯特的心里砸出黑洞,让她生痛,但在杰夫那里,就是岁月的旧尘扬起了一股子灰,"Smoke Gets in Your Eyes"。从今往后,杰夫或许会比从前更珍惜妻子,而凯特,则需要跟自己的心魔搏斗一番。四十五年的婚姻,他们虽然风雨相伴,但时间也消磨了两人的爱情。有人说,在婚姻中,有效的爱情时间并不长,剩下的时间大都是“独角戏”。
所以非常佩服导演选择题材的勇气,用一周去检验四十五年婚姻的虚实,用七十岁老人做主角去诠释爱情。
曾经读到《四十五周年》的导演安德鲁·海格的访谈录,他说这部剧选自大卫·康斯坦丁的一部短篇小说,原著是以杰夫的视线为主线,讲述封藏的过去和有可能突然结束的今天对人生的冲击。安德鲁将电影改成了凯特的视角,他说:“我认为女性肯定更会经历情感和自我价值危机!”这句话我深以为然,女人本来就是感性的动物。对男人(譬如剧中的杰夫)而言,尘封的过去和活色生香的今天根本就是两件不搭界的事情,它所能引发的振幅也就是心旌摇曳,只有站在女性的视角(譬如剧中的凯特),这事情才是哲学命题,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方向性选择。
电影作品除却故事的框架结构,剧本设置的人物对话,靠导演发挥就是镜头,这是观众和导演最近距离的心意相通。
看看安德鲁·海格的手法:电影开场的小镇远景苍凉而冷色,隐喻了主人公的心寒。夫妻同床共眠时夫妻对看的视线,丈夫按耐不住的欣欣然和妻子醋意翻腾的不以为然。深秋悲凉的残枯败叶和窗户里妻子愁苦的脸。午夜试图去触碰阁楼门的手和灯影里妻子绝望的目光。挺着孕肚的前女友和妻子满是皱纹的脸框在同一个画面,把风烛残年老女人的悲哀掀到浪尖。这是一段平铺直述的故事,却不失有让人浮想联翩的镜头。
安德鲁·海格因为此片斩获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太喜欢夏洛特·兰普林的气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深秋季节,苍凉冷色的早晨,薄雾弥漫, 夏洛特·兰普林饰演的凯特牵着她的狗麦克斯朝家中走去,她修长的大腿,苗条的身材,得体大方的衣品,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兰普林精准地表现出了凯特身上既成熟世故又脆弱不堪的特质,她沉静而内敛的表演,把窥探到丈夫隐藏的秘密时的那种内心的紧张,透过眼神动作手势,向观众表达她那难以诉说之痛,让观众一直为她揪心。她有一张表情丰富的脸。
汤姆·康特奈的表演同样也可圈可点。康特奈饰演的杰夫木讷而又呆滞,活的很粗糙,胡子拉碴不修边幅。他修理浴室的球阀会割破手,出门要搭妻子的便车,说话永远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拖着“呃呃”的音。这是个不需要有心理活动的角色,他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七十多岁老男人的真实。
在商业片喧嚣尘上的电影圈,一部清新的文艺片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当年柏林电影节的导演和男女最佳奖项,得益于,它拥有满足视听的要素、撞击心灵的力量和走出影院的观众“不如怜惜眼前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