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玛丽与马克思》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脏好像被击中了。这是澳大利亚粘土动画《玛丽与马克思》中马克思原谅玛丽时的独白。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生活灰暗的8岁澳大利亚小女孩玛丽与患亚斯伯格症和肥胖症的44岁美国男人长达十八年的通信故事。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正处在非常低迷的时期。电影中,马克思与玛丽决裂后,玛丽变得十分沮丧又很厌恶自己。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02 你喜欢“你”吗?
有的时候会想,如果有另一个“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全部的我后,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如果是你,你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吗?
好像从小就不太喜欢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定义怎样才是值得被喜欢的。小时候被大家喜欢的人里,有的成绩很优秀,有的长得很好看,有的性格开朗,还有的多才多艺。他们就像黑暗中的光,吸引着无数追逐光芒的人扑上前去。
可想想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被喜欢的地方啊。有一张大众脸,身材也不完美,读书的时候,成绩不优秀,工作后,并不出色,就个人来说,也是不太有趣。
有时候和朋友聚会,一旦表现得不够积极,我就会在心中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更活泼一点呢?工作里,我好像从来都只注意得到做得不好的地方。领导的称赞和同事的认可,似乎不能给我带来太多的正面激励。生活中的我,总是小心翼翼,害怕成为他人的负担或者给别人带来麻烦。感情中,一旦遇到问题,我就开始质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一路上,我给自己贴上过很多标签:“摩羯座”“A型血”“性格不够开朗”“数学差”“三分钟热度”“拧巴”“敏感”。
你瞧,我对自己很不满意啊。
身边的人谈论起自己,眼睛如太阳一般闪耀。为什么只有我会低下头,垂下眼,沮丧又沉默?
03 消极的思维定式
从小便被告知,就算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也不能将开心喜悦流露在脸上。要谦虚,不能骄傲。我们的上一辈对待成功、喜悦、开心,表达从来都是十分内敛含蓄。他们羞于表扬与鼓励。而当我们做的不够好的时候,他们会大声地指责:从你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想想是为什么错了!
从小就接受集体教育的我们,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进行自我定义。而当我们持续得到的是指责、批评,这类负面评价时,潜意识中,这些评价会被转化成对自己的定义:我就是在这些方面不好。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一遇到事情,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遇到任何不顺,也会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做得不好。
后来,我们长大了,开始给自己定标准:每一次的理想目标都务必达成,达成目标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达不成目标,就是你做得不好,需要自我反省。理想目标倘若达成,你也不会给自己一丝鼓励;倘若无法达成,则陷入了无止境的自我谴责中,沮丧,焦虑,挫败感纷至杳来。
04 拒绝“自我攻击”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中提到,人的自我意识分成三部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现实自我”指我们自己的实际状态;“理想自我”指我们所期待达成的自身状态;“应该自我”指我们务必达成的自身状态。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差异时,人会产生沮丧、挫败的情绪;当应该自我与现实自我有差异时人会变得焦虑。
每当你无法达成目标时,脑海里都会蹦出一个小人,审判自己的行为,声色俱厉地用最能伤害你的语言来指责你。此刻的你焦虑又痛苦,一边挣扎,一边没有底气的为自己辩解。没有底气是因为,连你自己都深信不疑,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全在于你!
你看,你对自己多么严苛又残忍!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就像少年时期,你被大声斥责时,内心一样的局促不安。可是角色转换,青年时期,大声斥责你的人已经成了你自己。
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一边批判着,一边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理想目标,期待自己能做好。可是你的精力大多已经消耗在自我斗争中了,每一次设定的新目标都显得愈加遥远。你变得越来越失望,越来越厌恶提及自己。你似乎在致力于让自己达成某件事情,具备某种受人喜欢的特质,才愿意给自己有条件的爱。
05 正视失败
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呢?归根到底是因为现实中的我们和理想中的我们天差地别,要求严苛的我们,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
可是,无论是多优秀多完美的人,都会经历失败。我们也一样,生而为人,要准许自己为人。当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要将自己一棒子打死,认为自己果然不行。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件事失败了不等于你是失败的。我们的表现不等同于能力。失败只是某一次事件的反馈。比如某一次考试失利,可能是当天精神状态不好,可能是不擅长某些题型。这些都是可被修正的,不能成为评判你个人的依据。与此同时,也可以想一想这件事情中,我有哪些地方做得很好,有哪些细节值得被保留。这些思考将会在下一次的工作中给你启发。
06 把时间用来思考&行动
你可以尝试把对自己不满意的条目列出来。列出来后,想一想,给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你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不好吗?还是自己过于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人,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就算达到了80分,完美主义者也会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巨大的挫败感将会把自己困住。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这时候你要告诉自己:我虽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已经够了,下次还有进步的空间。起起伏伏才是生活中的常态。
如果你列出的点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介意自己的身材不好,这时你可以列出长期定时定量运动计划并开始运动;
认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可以开始阅读,拓展知识面;
觉得不够开朗,那就尝试去创造机会与人接触;
若是能力不强,先分析出自己的短板,再查缺补漏,习得更多的技能;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爱好,不如了解下生活中的各种琐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总会有一样是你喜欢的。
要做的事情看起来好像特别多,听起来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要害怕,每一个开始都是值得被鼓励和赞扬的。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条目都列出具体的、可衡量的、自己能达到的、有时间限制的大目标,大目标又可以分解为小目标,小目标可以分解到周、天。当完成每天的定量计划时,围绕你的是成就感和新知识带给你的丰盈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可以为自己制定出一份奖励计划,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大目标,都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正向的反馈能促使计划长久地进行。
我们也可以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那些对自己充满自信,十分积极正向的朋友们。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模式。不一样的角度可能会让你对自己发起全新的思考。又或者,当你陷入自我厌恶、自我谴责中时,可以试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把自己当做你的朋友,当他们遇到了这样的困扰,你会如何开解他呢?
07 我开始喜欢自己了
我开始接受以前给自己贴的标签,不再因此而困扰。从自我谴责与厌恶的泥沼中渐渐脱离出来的我,变得轻松起来。更多的时间被用来付诸行动,这个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愉悦。我不再渴望成为“任何人”,和自己相处的过程越发有趣。
现实中的我们与理想中的我们,仍然相隔甚远。可是这并不重要啊。一直处于不间断成长的人会自带光芒呢~
对自己温柔一点,好吗?让时间慢慢来。
你好呀~我是燕来!燕来便利店是个没有实体商品的小店。提供深夜小憩,云酒水,和听你说话的耳朵。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吧!
为了感谢你的喜欢,可在评论中回复以下关键字:
1、评论回复“职业规划”,即能获得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助你对未来职业规划认知更清晰;
2、评论回复“壁纸”,即能获得我为你精心挑选的简约壁纸,让你的聊天框自带情感吧;
3、评论回复“TED”,即能获得让你生活发生一点小变化的TED视频,快来和各领域的佼佼者们一起感受这场“头脑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