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家卖货,一位本地的大叔问到我:“小伙子现在在哪上班了?”我说:“没上班。”他又说:“在家看铺子吗?”我说:“是的。”“媳妇娶到了没有?”我说:“还没。”他的脸上明显表示出了鄙夷的神色。在甘肃,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都会纷纷分散在全国各地,外出谋求发展,本省的就业岗位有限,除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企业的就业岗位很少,甘肃的产业结构远没有北上广深和一些沿海城市的发达。
在甘肃像本地这样的乡镇千千万万,甘肃特有的地形地貌,使得山村里的人只能种地谋生,做农民要在三月播种六月收获,但经济收入相当微薄。所以,农民将一生的希望寄托于儿女,希望他们将来考上大学,离开大山,这本是一个父亲和母亲正常的期望,不管在哪,父母的情感当中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但因此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比较风气。
到现在在外谋生已经成了这里的主流选择,教师、公务员的岗位更是彰显了其儿女的实力,很多同乡认为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终于摆脱了农民的身份,这是一个家庭多么骄傲的一份殊荣。于是他们带着这种骄傲与周边的人作比较,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远远地比过了同乡的同龄人。
然而,人生不会因为一个人改变某种现状或者职业就会偏袒于你,再给你额外的福报与运气。经济盛行的社会,人们视金钱为首要目的,在成年之后我也知道金钱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急需用钱的时候,很多职业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微薄的工资时常抵御不了疾病、灾难和生活中的一些沟沟坎坎。
强烈的虚荣心,使得本地的很多人都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一个上了大学的毕业生留在家里就算是白读了大学,因为身份又连带鄙夷起了这个人,没有任何成绩、前景。在农村的一亩三分地里拼命一辈子的农民,早早地已经厌恶了农民这个角色,吃力不讨好,费劲收入低的现象,让他们尝到了生活万般的苦,只有高学历。只有充足的知识才能解救他们。
然而,去年的研究生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人数,所谓的好工作也被更多高学历的人拔得头筹,学历内卷常常使得努力的学生感到筋疲力竭,一些本科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临近奔溃,学校的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比肩社会的需求,很多人被迫走上送外卖、进厂的道路,那么,大学生的选择在哪呢?农民们以为的“摆脱之路”又在哪呢?
回到我刚开始时叙述的那位大叔,他所鄙夷的其实是自己错误的认知,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自明,外大叔的世界里在得到和失去之间没有明显的划分,落后的思想限制了他的认知,才让他出现鄙夷一个年轻人留在家里这种现象,认为只有城市当中才可以获得收获证实了他短浅的目光和扭曲着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