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有毒,真的会上瘾!
听完这节课,发现自己中毒啦!梁老师再一次成功把ppt深深植入我的脑海!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之前我就曾一度钟情于它——ppt!
一、初识
第一次接触它,是在大学。一上手就觉得ppt功能简直太强大了!它能播放视频、音频;能让图片、文字动起来;能展示大量习题;能灵活“超链接”……太好玩了,感觉自己找到了“宝”!
二、磨合
工作后从教思想品德学科(现在改版为《道德与法治》)。从学习思政专业,就觉得它的实践性、生活性很强,如何能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后来,我们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终于能有机会用上我的“宝贝”——ppt!
然而,使用后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就像梁老师今天提到的一样,我和很多人一样不知不觉走进了ppt使用的误区。
1.过于注重课件带来的“新鲜感”,忽略了它的实用效果。引用了很多“热点材料”,但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导致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看的是挺入迷,但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印象不深。
2.课件内容过多。教材中有的、学生可以自己归纳出的内容也都重复出现在ppt中。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是做了“无用功”。
现在反思,实际上自己根本没有看清ppt真正的作用。所以一段时间里,我对它是爱恨交加!开始谨慎使用,同时在苦苦地琢磨,到底怎样才能做出有实用效果的ppt?
三、顿悟
梁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茅塞顿开!好的ppt,有三大作用:情境创设;化抽象为直观;交互练习。而要实现这些作用,就要在制作时下点功夫了。
ppt并不是随便在网络上搜搜就可以的。结合梁老师的讲解,我认为制作讲课用的PPT课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 在做课件前,对教学已经有明确思路。这堂课要讲什么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讲解?如何组织素材,都应该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不可只图“热闹”,引用过多跟主题无关材料。
2.风格统一。本来我以为课件要“吸睛”。但听完这节课,我开始喜欢简约风格,少动画,少背景,多图表。
我觉得,文字使用要尽量用关键语句;必要时用动画加强效果,但不能过多,导致“眼花缭乱”;平时注意收集跟学科有关的简约背景图片;图表是对比总结的好工具,让知识清晰明了;合理布局,减少不必要的“花哨”,避免学生“走错路”。
3.配色简洁。使用的颜色一定要协调,尽量保持同一色调。(巧用“取色器”,可以使用已有的颜色。)
正如梁老师所说,ppt只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过多的吸引了听课者目光,减少了对讲课人语言的关注、理解。
按照这些方面,我重新修改了自己之前用过的一个课件。删掉了多余文字,简化了背景,统一了风格。还请各位老师帮忙指正!
之前的困惑,让我对ppt“保持距离”。现在,感觉自己又要迫不及待地与它“亲密接触”啦!期待着开学,再试身手。ppt的“毒”,让我乐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