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历史,有各种解读,本文也是严肃的分析。我们先回到康熙最后那几年,一个当政五十多年的皇帝,传位自然是头等大事。一个盛世包装下的国家,已经是危机四伏。国库没钱,官场腐败,百姓艰难,这样的国家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
回看清之前的两次大的改革,王安石的改革不但让改革者身败名裂,北宋还提前30年灭亡。张居正的改革取得了成果,但是张居正的后人却付出了惨重代价。
到了康熙这里,无论怎样的变革,首先考虑失败了怎么办。底线是:如果失败了,不会让朝廷有覆灭的危险。之前的两次改革都是由大臣来主导的,皇帝站在后面,总有回旋的余地。到了康熙年间,朝廷里已经没有这样的大臣有能力或者愿意去干了,只能由皇帝本人去干。这样一来,改革必须成功不能失败,一旦败了,大清怕是要退回关外了。
一边是必须要进行的改革,一边是一旦改革失败可能要退回关外的风险,康熙必须找出一个折中的法子。
如果皇帝本人可以和大清切割开,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即使败了,责任是皇帝的,大清还可以安稳。参照中国历朝历代的传位方式,康熙可能在传位的时候故意挖了一个坑,即有口谕,无诏书。本来清朝一直没有成文的传位制度,康熙只要召集几位大臣和他的几位成年儿子在身边,说出传位安排即可。如果日后继位者改革失败了,自然是天怒人怨,皇帝变成了孤家寡人,其他皇子们就可以逼宫,拥立新君。本来就是没有诏书,皇子们自然可以昭告天下:(雍正)是篡位,他的一切行为都只代表他自己,和大清无关,大清还是伟光正的。如今推翻了(雍正)。新君将重新回到康熙帝的道路上来,如此一来,大清还能再延续几十年。
一切安排好之后,康熙就要选定继承人了,改革者吗,自然是敢杀人,敢见血的主。这么多儿子里面,也就胤禛合符标准。改革者冷血无情是必须的。
作为(雍正)包括其他儿子们多半也在康熙的明示暗示下知道了这个想法,果然继位顺顺利利,哪知道(雍正)果然够狠,不几年就杀了几个兄弟,也许在他看来就算改革败了,老子也传位给自己儿子,不便宜兄弟。这是后话了。
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