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要卖面包,为何还要读到研究生?
-01-
这是最近备受争议的一个热门话题。
2006年,黄晓斌以634分的成绩从绍兴新昌县城考入浙江大学,医学专业,本硕连读7年半,他没成为研究员,更没去医院找工作。
中途放弃了出国读博的机会,毕业后卖起了面包。
这样的想法,在他人眼中可谓“大胆”,而这一切都源于一部纪录片。
在准备托福考试时,黄晓斌看到了BBC记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一个全新的念头在他脑子里蹦了出来——“开个面包店!”
说干就干!
从产生想法,到做出决定,黄晓斌只用了几天时间。
买了一台烤箱放在学校的实验室,开始研究面粉、水、盐、糖以及酵母的比例,研究酵母菌如何培养。
-02-
毕业后,黄晓斌不得不离开学校,从学校的实验室撤离,并没有阻止他开面包店的想法。
为了维持生活,他到面包连锁店打工,下班后继续研究面包,为开面包店做准备。
于父母,根本无法理解,“要开面包店初中毕业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读研呢?”
于部分网友,更是诟病,“占用大学名额,浪费爹妈投资。”
可见,黄晓斌弃医从商,并非深谋远虑,而是带着一点少年心性——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去尝试。
他说,“我学医是因为喜欢研究,做面包也是一种研究。”
所以,在外人看来是“浪费”、“可惜”,但在他的眼里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03-
是的,人生充满了机遇和不可思议。
就像27岁之前的冯唐从未想过自己会弃医从商,再从文。
1990年到1998年,冯唐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很认真的研究医学,直到攻读完医学博士之后,他枯坐思考后,决定不再做医生。
冯唐,完美演绎了精彩的跨界人生。
从医学博士,到工商管理硕士,再到中国青年作家,无论是哪一个角色,他都能游刃有余。
在他出版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份光鲜靓丽的简历:医学博士、前麦肯锡全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创始人……
而他的微博简介却极其简单,两个字:诗人。
他说,“人有着多种身份,就像标签,有的是自己贴上去的,有的是别人贴上去的。但要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本心。我的本心,是一个诗人。”
优秀的人才,身份随意切换,但始终不忘初心。
-04-
一个在攻读完医学硕士后,然后转去卖面包,大家纷纷惋惜。
一个在攻读完医学博士后,做了商人,成为了诗人作家,大家纷纷膜拜。
评论的心境不同,终究是因为看到的成绩不同。
但事实上,每一个看上去光鲜靓丽的人,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砺。
我并不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放弃一些所谓的头衔会有多么不堪。我深刻知道,思维造就格局,格局造就人生。
初中毕业,可能只是个普通“面包店”的小老板;高学历,就有可能成为业内革新者,有自己的品牌和理念。
在“反智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相同领域内的从业过程中,会有质一样的区别。
就像冯唐,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
-05-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虚伪。
在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的时候,按照长辈认为的“体面”按部就班,待觉醒的时候,却索性不再去追求。
有太多太多的人,做着不喜欢的事,脸上笑嘻嘻心里你MB。
生命,不只是关乎“时间”的东西,它有深度,还有广度,还有很多的绮丽,可供挖掘。
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行业,学习更多的知识,应对更多的场合,等这些东西一拥而上,占据了你的生活,你会在兴趣与充实中最终发现:
有趣的东西那么多,用力试一试。
就像我喜欢唱歌,但我做不了歌星;我喜欢写作,但我做不了作家。
我又何必在意结果。
做不了歌星,不妨碍我唱歌;做不了作家,不妨碍我书写人生。
关键是喜欢,喜欢了就去做。跟学历高低无关。
要知道,读书不是要把路越走越窄,而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选择。
读书也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遇见更丰盈的自己。
你看,研究生毕业的医学生遍地是,但是卖面包的研究生可就很少见了。
时间会证明,当你找到了“自己”,拓宽了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便会有一种,走到哪都有饭吃的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