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存误偏: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
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这篇文章其实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就是我们被媒体,被舆论误导,错误的高估了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没有看到成功背后浮尸遍地。这种错误的思想会导致一个人在行动的时候过于乐观,不能充分估计形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轻率的做出判断。
对比到我现在的状态,比如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想写作,想学乐器,想读书,每天给自己安排了很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目标,其实就是对事情的乐观估计。第一,低估了事情所要花费的精力;第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第三,就是没有对自己的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更好的服务于他人。对此,在2016年,首先要做的就是削减目标。将大目标分散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坚持做好即可。
其实这里还隐藏了另一种不清醒,就是被外部报道的喧嚣所迷惑,而影响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自己在这种表面的宣传之下,迷失了自己的根本诉求是什么?其实应该是经常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不断的学习成长,还是仅仅依赖于这种表面的东西不能更好的沉下来做事情,思考问题?
所以读完这篇文章,要记住两点:
1.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做选择之前要做好思辨和判断;
2.认识自己和周围的每个事件,看清楚背后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人是什么,然后踏踏实实往前走,做好每一件事情,走稳每一步。
(二)游泳选手的身材错觉/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启发在于对于广告和宣传,要保持清醒。从全局去看一个事件,一个产品的,一个公司,一个人的发展和现状和宣传。不能孤立,要看清楚每个因素在里面所产生的作用,和被充当的角色。好并不一定是看到的事物本身好,而有可能是别人的选择性表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过度自信效应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过度自信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们总是倾向于向乐观的方面去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思维误区。联系很多企业家包括马云,芒格等人的说法,先考虑企业是怎么死的,一个人是怎么失败的。偏悲观或者现实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认清楚自己,认清楚社会。才会更好的选择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四)从众心理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从众心理来解释。包括大家都去旅游,我也去旅游,大家都听音乐会,我也去听音乐会。广告在很多时候利用的就是从众心理,让那些没有对产品或者内在逻辑进行深入思考的人随大流而购买产品。
目前很多互联网产品也是如此,例如大众点评,当用户寻找一个不错的饭店时,往往先去大众点评上看大家推荐的是什么,好评度有多少,甚至细化到推荐菜是哪一个。相信对于90%的用户来说,他们仅仅是参照其他人的说法去做,而没有更多思考口味是否适合自己,这些评价背后是不是有其他的问题(刷单,删评论等~)
对于自己的启发:在购买一样物品,或者进行一项选择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大众牵着走,要看到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要花钱在狂热的地方。
(五)纠缠于沉没成本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行为呢?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我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沉没成本,我的理解就是对一件事情已经付出的时间,金钱或者其它,一旦选择放弃或者改变,这些付出的东西都将变成沉没成本。因为显然的,这些付出将打水漂,没有回报。
But!如果纠缠于沉没成本,导致的结果有可能是更多的浪费和更大的失败。所以说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有止损思维,一旦事情坏到自己的底线,就果断抛弃,当然也要分析一下未来前景和趋势。
沉没成本的可怕在于它还将你的另一个心理状态牵扯进去,就是你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不想没有面子,这些都是非理性的思维,要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