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6公孙丑章句上1-7》
今天是丙申年丙申月癸未日,七月廿七,2016年8月29日星期一。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孟子继续讲解,告诉公孙丑说道:"我之所以说齐国若想成就王业犹如反手一样容易,除了国土广大,人民稠密,更加幸运的是,齐国正处在可以作为的时代。
"自从文王、武王建立周朝以来,至今七百多年了,没有出现过圣王以安定天下、抚慰民心。这说明什么?说明王业荒废了,而且荒废得太久了。"
周朝这一点与商朝不一样。
商朝自成汤开国以来,中间出现了六七位有为的君王,如太甲、太戊、盘庚等人;纣王虽然残暴,运作体系中仍然延续着上辈积淀下来的善政,所以,不要说文王活到九十七岁不敢动商纣,就是武王,登位三年曾经组织过一次伐纣联盟,七百诸侯来了五百,也不敢动商朝。武王马上停止了行动,返回岐地,又等了两年。直到比干剖心,微子隐遁,箕子被囚,纣王把自己玩儿得快残了,武王这才下定决心伐纣。
孟子说:"当今社会的诸侯,任性恣行,暴虐之政,流毒百姓。"
什么叫虐?
什么叫暴?
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为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虐,是说残酷不仁。暴,是说突然加遽,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致期,是马上要。贼,是切害的意思。
孟子说:"诸侯的暴虐,使得百姓常常财尽力竭,不得安生,百姓困苦于虐政,没有比现今这个时代更严重的时期了。"
"当此之时,如果能举起仁政的大旗,推行仁政,那么,天下的人心都会为之感戴,冷落的人心都能重新振奋。这就好比那饥饿的人,随便一碗饭就认定是美食,接受得了,吃得倍儿香;干渴的人,只要有一碗水,便认定是最好喝的甘露,喝得倍儿甜。一呼百应之势,只欠那及时雨一样的一呼,而百应之势已如那喷薄欲出的初日,成就王业,有什么难的呢?"
公孙丑的知识成了机械式的教条、公式,思路难免走向刻舟求剑的误区。孟子告诉我们,哪怕是"历史事实和功绩"以及基于它们的历史总结,不能僵化,与时消息。唯有如此,才能发现真问题。
个人、家庭、公司、社会、时代,均非圣贤,都有毛病,都须改进。若要改善,则需慧眼,需要敏锐的觉察力,发现真问题。所以,发现真问题的价值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孟子》学到今天,感受越来越真切,体现出孟子浑厚的学力与诚实的力量;而一旦能够发现真问题,则可着手改善,而改善的价值是不限量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持继改善的成果。既使是颠覆式的创新,同样基于传统积蓄的基础。既使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也有师父点化和传授的积累。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没有一夜暴富式的伟大。真成功和真伟大,都是投入足够长的时间的结果,绝无投机的成功既能持久又能成就。"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只不过是懦夫为自己的贪心和懦弱找的借口,说出来唬人,也用来给自己壮胆的,终究是无底气无依据的虚弱的虚晃一枪罢了。
发现个人的问题,改善自身的生命,日久功成是圣人;
发现时代的问题,改善时代的命运,日久功成则是伟人。
这不正是孟子的养成模式吗?
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模范吗?
师父教我:重点是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诚哉师言!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