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陪老公去单位取东西,我在楼下等他。老公回来后跟我说,刚才遇见我同事了,他让我问问你学高数有什么用?那个同事没有学过高数。
这个问题有太多人问过,我的学生上课也会问,老师咱们学高数有什么用?买菜又不用高数!
是的,买菜不仅不用高数,买菜可能连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都用不上,只要加减乘除就可以买菜了。
你生活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买菜吗?
是的,大部分人在毕业之后可能再也用不上高数,不仅仅是高数,可能中学学习的初等数学你也用不上,将来你有了孩子,他问你一道数学题,可能你早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所以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要学这样一门学科?那么抽象难懂,又没有用!
我们在看课程标准的时候会说,学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可是这些话看起来和数学一样抽象,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到底能干什么,还是不知道。
对!数学就是这么抽象,不仅考试题抽象,连说它能干什么都这么抽象。
我记得我在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老师或者师哥师姐,咱们专业干什么工作对口啊?
得到的答案,通常是什么工作都需要数学!
又是这么抽象的答案!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我特别迷茫,不知道该投什么工作。
不过当我专业学习数学十几年之后,我越来越发现,数学真的很有用,干什么都需要数学不是一句空话。
2.
比如我之前分享过主题阅读的方法。
主题阅读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因为它能让你一次性消灭20甚至30本书,从而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阅读嘛,看起来是一件纯文科的事情,对吧?似乎和数学完全不搭边。
主题阅读中有一个步骤是扫读后建立框架。
在这节课后的答疑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围绕如何建立框架的,可以说框架是主题阅读的一个难点。
小六老师在课程中已经介绍了,在最初可以借鉴一些以后的结构,比如“5W2H”、黄金圈法则、人机料法环等等,或者找一本入门书,借鉴这门书的目录建立框架,可是大家还是一头雾水。
这让我想到一个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在考试之前跟我说很担心会挂科。
虽然他的数学基础不好,但是学习很认真,也很爱问问题,不会的题给他讲过了他就明白了,所以我一直认为他考试不应该考虑过不过,而是应该考虑怎么得高分。
但是他说上课的时候听得挺明白的题,下课就忘记了,然后就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相比之下另一位学生上课看起来不是很用心,还经常睡觉,但是睡醒了起来照样会做题。
区别在哪里呢?
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思维。
第一位同学坦言,这些知识在他的心里就是一道一道的题,每个题之间,每个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他完全不知道,只是讲了一道题就会了这一道,下一道题和这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完全不知道。
可是数学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些学科你前一堂课没听到,并不影响下节课的听课效果。
但数学完全不一样,如果落了几节课没听,可能就一点都听不懂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某一个地方落下了,可能就再也撵不上了。
而知识之间的这个联系就是逻辑性。
不仅数学这个学科有,任何的事情都有逻辑性。
我在学习任何知识或者看一本书的时候,都要先看看目录,让心中大概有一个框架,然后再来具体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有了这样整体的把握我才觉得我学到了知识。
否则如果上来就一章一章的学习,就像是走在一个迷宫中,虽然走了一圈每一个地方都到过,但是我究竟在哪,完全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是一个什么结构也不知道,再想去刚才走过的某个地方还是不知道怎么走。
而如果你从迷宫中跳出来,能够看见他的整体,那么这样你在哪里就很清楚了,想去哪里也一目了然。
这就是逻辑思维,这种能力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前面说到的主题阅读中的框架建立,用到的就是逻辑思维,其实当你扫读的时候如果你能看出每本书的结构,结合这些书的结构类型,和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很容易就建立出框架。
这个框架不仅仅在主题阅读中需要,比如写作也有框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几个步骤也是框架,想要去创业该怎么做也需要框架,这些框架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3.
所以你看,是不是什么工作都学要数学呢?需要的不是解数学题的能力,而是数学培养出来我们的这种能力。
但是有很多同学说,我数学学得不好,我没学到这种能力。
能力这种东西,不是只分有能力和没有能力两种,而是说有的人能力强点,有的人能力弱点。
所以只要你学习了数学,不管你学得好坏,都会学到一些能力的。
学习知识不重要,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纠结于会不会做题,而要看能力是否提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习数学,一直到考研,对于大部分的专业都要考数学,这足以说明数学是用来提高能力的而不仅仅是知识。
所以你学什么要学高数呢?因为你学了那么多年初等数学这种能力建立得还是不好,所以当然要继续学习喽!
买菜不用数学,但是怎么买到又新鲜又便宜、无毒无害非转基因的好菜,有可能就会用到数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