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教学困惑缘起
每到90分钟连上的作文课,看着堂上学生愁容不展、举笔难下的情状,同样饱受煎熬的还有讲台上的我。时间一点点在呆坐中流逝,学生的行文还远在路上徘徊,即便是能在下课前匆匆完成的,往往也是血肉干枯、思想苍白。
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抓到材料?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写作文容易?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所经历的见闻有感而发?……这样的教学困惑一直盘旋在我思想的领空。
渐渐产生了执念:要让作文教学有规范,让作文指导有成效,让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有提高,让以学养考成为提升写作能力的途径……
没有哪门学科知识的习得,像语文课程的学会自由运用语言那样,需要漫长时间浸淫。而让学生形成自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对学好语文又是何其重要——阅读和写作几近语文考卷构件的全部江山。
二.从自由抒写出发
学生最怕听到作文二字,最怕老师扔下一个冷冰冰的题目。那我就不提“作文”,不限题目,写自己最想说的经历见闻,比如说,“今天很烦”,那就把引起“烦”的那个原因(事件)记叙描写下来,再把“烦”的心理写具体。于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出炉了。就这么简单!
不过,要想写得出彩,就要把细节用放大镜描生动,把个人感想提升到普遍感悟或深刻道理。
这种自由写作的形式,是一种小日记写作,即微写作。
它的特点是,取材广泛,立意自由,篇幅短小,耗时量少。它的特点是,只写200-300字,虽然形式微小,但仍要五脏俱全:结构完整呈现“(总)-分-总”;谋篇格式为“事件+感想”;表达方式为先叙后议;语言要求简洁生动,直入事件核心进行记叙描写,自然真实、简洁有力地得出感想。
鼓励学生写小日记,一是淡化写作畏难情绪;二是期望通过熟练成巧。就像,宝刀需要常常磨砺,日久才会更加锋利起来。
三.用打印共赏激趣
曾经,坚持了一届,三年。确实看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普遍提高。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一次外出学习时,学生不约而同针对扣分事件而写的题目各异的日记。我从中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德育工作的活本教材,更是一个一个灵魂的思想火花,是师生深层交流的一种美好方式。我把它们整理成电子稿,在班上共读共赏共鸣,并借此召开名为“班魂依旧在”的主题班会。
通过这种整理、打印、分析、共同赏读的方式,学生既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又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激发了写作兴趣。
现录存部分日记如下:
班级常事(一)(周俊)
今天,老班突然告诉我们她要出去学习。听完后,现场有点混乱,大家纷纷议论着这事。
这么说,班上少了一个带头的人咯?没事,大火车走了,还有小火车呢。小火车照样带着我们走,我们都坚信老班不在的时候,班级依旧有序。
但愿老班开心地回来。
可笑又可气的三分(黄诗慧)
晚自习点名,咦?班上怎么少了四个人。人呢?前排的男生冒出一句:可能被年级组长抓住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我将信将疑走到教室门前,探一下脑袋,我往回缩了缩,再探一次。这回我可是看真切了。
年级组长夹着钱包,双手放在后面,驼着背,迈着八字步,嘴上叫唤着:打铃了,哪班的?要扣分!
那四位同学已经成了待宰的羔羊。
他们回来了,全班同学很安静,大家的责怪已经体现出来了吧!
接着,年级组长再次来到我们班,说我们垃圾未倒。此时我们都低下头看自己的脚下,放心了才抬起头,盯着年级组长。
盯着年级组长手中的本子。“1502班,扣三分。”
9月14日,星期四(汤惊京)
今晚,老班因有事不在学校,同学们都似逃出笼子的困兽,开心地和其他同学聊着天。
突然年级组长来了。他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进来了,严肃地说:“你们班垃圾未倒,扣一分,地面有垃圾扣一分,刚才在讲话扣一个分,有三位同学晚自习迟到扣一点五分,一下子扣这么多分,你们班主任会气死的。”
年级组长出去了,教室里再无一丝喧闹,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生怕再有一点事出现而扣分。
一节晚自习相安无事。
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年级组长再次出现,对班长说:“没做眼保健操的扣零点五分,出了教室扣一分,你们班已经有两人出了教室(倒垃圾去了),该扣分。”
就这样,我们在一小时内失了N多分,我们愧对老师。
三分!(肖智宁)
吃完晚饭时,已近6:30了。走进教室,原以为同学门都乖乖在写作业,实则也只有一半的人在外面。也对,老班不在。
上课铃声如期而至,有几个同学踏着铃声而来却被年级组长叫走。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不知道一个会扣多少分啊。
“你们班一下子就被扣了三分呢!”
顿时全班一片沸腾。
“再吵就再扣一分!迟到的扣两分,垃圾未倒扣一分。”
等年级组长走路了后,老班长发言:
“明天给我捡钱捡垃圾补上啊!”
“好!”
等死,死班可乎?(肖智宁)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听到年级组长说“二班走了几个人,魂都走了呀!”我的心里似有一排排的针扎进深处。
我想,二班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不是几个人就可撑起二班的天,更不是一句话就能否定了其他人的存在。
扣分的权力不在我们手上,全看心情。反正不是被骂死,就是愧疚死。倒不如发动“学生起义”——集体捡垃圾,晒死,臭死,为班级死。倒不如多长眼睛,捡钱,捡卡,捡校服。
声音喑哑,不成调地要为班而死!
失职(谭颖嫱)
初三,一开始,我就接受了考验——担任组长和课代表。
这个星期,我们组值日,原来早早安排好的分组任务,却因我的不严格,迟迟没有落实到人。等到值日时再临时安排,却是这个不肯做,那个不肯做,只好自己动手。
昨天晚上,除了扫地和倒垃圾,全部一个人干完。扫地的,只是看一下过道有没有垃圾,就不管事了,地也没扫,垃圾也没到。我是安排了两个人倒垃圾,她们却怕脏,怕累,拖到下完第一节晚自习后才去,结果因没做眼保健操,被抓到,一人又扣了一分。
老班中午才离开,因为我的失职,班上被扣了那么多分,老板知道后,生气是小,对我们失望是大啊。
我实在有些后悔对组员太过仁慈了,要是能直接说:你擦门,你拖地……,她们也许无二话可说了。
可是我不想,我是学生,别人是学生,凭什么用这种语气和别人说话,这样,和同学之间就不好相处了。
所以,我只能惩罚自己,只能自己多干一点,让她们多用点时间在学习上吧!
迟到(李艳容)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原本就在飞奔的我更是加快了步伐。
可是,我再怎么快也还是慢了。往日没那般严厉的年级组长,今日没那般严厉,把迟到的我抓着站在走廊上了。尽管所有的同学都呆在教室,我却仍是觉得那般的难堪与愧疚,我觉得愧疚于离开不久的班主任,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去买水。
我站在走廊上,与一旁迟到的同学站在一排,五个人中,竟有四个是二班的,我有些抬不起头。
等待年级组长登记完名字,我才迈开沉重的步伐回到教室。
我有些害怕,害怕班主任回来后的责备。
但,我却坚定着,下一次不能迟到!已经发生的事不可改变,重要的是以后的弥补!
错了就改(李嘉琪)
今天与以往不同,大家好像更为认真了些。
早上,搞教室的同学一个未落,仔仔细细地打扫着教室,尤其是倒垃圾的同学,恨不得守在那儿看谁再扔一大袋子垃圾。
课间操时间,我们更是积极,老师一喊下课,同学们迅速跑出教室,大家好像都知错。希望通过早到操场加一分,弥补过错。虽然结果没有如愿,但是似乎我们头顶上的乌云已经散开,一道光照在了我们二班的身上。
我们虽然犯过错,但错了就改依然是好学生。
外一篇:炎炎烈日下(谷君)
秋天,呆掉了。太阳一个劲地猛烈,热辣辣,比夏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天课间操,太阳大得很。
我随着部队,整齐地跑到绿茵草地。啊,太阳散发出灼热的光芒,灼烧着我。
我的体质本来就怕热,才一会儿,我身上便爆出很多汗。
但是,我不能动。因为我在国旗下,在部队里。我动了,就有损班级形象,我动了,就等于没有把国旗的威严放在眼里,所以,我不能动。
任由太阳如何灼烧,都无法灼烧我心里的信念。
四.借批改指导提能
这两年,半途接手毕业班。学生的自由时间成了压缩饼干,匀不出一些碎末给阅读写作的嘴巴,加之没有初一初二的训练基础,学生在紧张的升学应考压力下,难以用心投入写作训练。相对于步步逼近的中考,对初三学生想短期提高写作能力,仿佛只是虚幻的泡影。因此往往坚持不到一个月,学生稀稀拉拉交不起作业,指导再指导也不见多大起色,最后不得不各科凶猛的题海中湮灭。
然而,心里并不能就此坦然。语文不比其他的课程,它的大部头知识不在机械记忆范畴,不在教材之内,它更多地需要灵魂的静读静思静悟,赢得阅读写作,才能真正赢得语文学科。急功近利的高耗低产,总让我惶惶然而不甘。
这一届初三,相知已一学期,没有发现写作能力相对稳定而突出的学生。面对学生苍白、贫瘠的思想和写作,我还是决心操起旧业——即便是初三第二个学期了,即便深知作文批改的艰辛。
(一)布置。4月7日,开学第一天。戴着口罩上了一天的课,放学前,学生们有点蔫巴巴的。我扫视着他们,问:“开学第一天,有什么感受?”
有学生说难受。
“什么事让你难受?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不如写篇小日记吧,记下自己今天最有感触的经历和想法。可长可短,字数200——300字。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结构完整,有真实情感,有明确立意。”
怕有学生不乐意,我没有作硬性规定人人必须写。
(二)点评。4月8日,交来了17本日记。快速批改完。发现共性问题:
题目千篇一律都是“开学第一天”;选材都是从早写到晚,泛泛而谈,没有重点,没有聚焦,通篇新闻联播;结尾雷同,都是空口号式“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三)示范。点评共性问题后,我以一个同学作文中“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句话为切入点,口头作文示范,指导如何记事发感。指导命题——直接以事件或感受命题:“一米的距离”。指导聚焦取材、放大一个点、写好一件事:围绕“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一点,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指导立意: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虽然让我和同学不能亲密交谈,但距离越大,生命的安全系数越高了。
(四)指导。初次尝试之后,我了解了学情。初次写作和点评之后之后,学生对怎么进行小日记写作,有了感性的认识,我再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明确微日记写作的要求与规范。
1. 微日记写作的特点:取材广泛,有感而发,灵活自由。
2.命题角度灵活:以事件命名,以感受命名,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名,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命名,以故事主人公命名……
3.它的一般结构形式是:“事件+感想”两大部分。叙事时,可根据事态发展分出小层次。
4.它的写作要求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要完整;叙事无需铺垫,快速进入事件核心进行描写;结尾发感要简洁有力,要么自然真实,要么思想深刻。
五.因再创显效燃梦
4月9日,学生交来的日记,有明显的变化:题目因人而异;取材丰富多彩;记事聚焦快速。其中课代表的日记是课间10分钟完成的,他在黑板上板书家庭作业时,我看着他写完,肯定他的粉笔字比昨天写得自如美观。没想他就以此为素材,写了则《小欢喜》。
其中有几篇日记,我及时拿在班上赏读。留存如下:
测体温(谭雨嫣)
“滴——”语文老师将额温计对准我的额头。随后,她惊愕道:“嗯?怎么
回事?怎么没有温度显示呢?
听了这话,我立马紧张起来。心里不住地想,一定是那个测温仪器出了问题!
我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没有什么异常,温度应该有的。
老师检查了一下测温仪,再次测量。“36度1。”吁——我轻舒一口气。我
就说嘛,肯定是仪器故障。
虚惊一场!要是体温真不正常,那就要回家隔离去!这宅家的日子,我可不
想再体念了。
戴口罩的尴尬(周婷雅)
从早上出门开始,就得用口罩捂着口鼻。进校园、坐教室、上厕所、课间、吃饭,都要戴口罩。
口罩戴的时间长了,我往往会忘记自己戴着口罩。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正习惯性得拿起筷子,夹了菜就往嘴巴里送。一旁的同学看见了,赶紧用手指了指我。我这才想起自己还戴着口罩。
哎,戴着口罩真不方便。可与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坚信,摘掉口罩,闻见花香的日子一定不会远了!
洗手
疫情特殊时期,洗手,是很有讲究的。
先将双手打湿,按压洗手液,掌心相对搓出泡泡,再图上手背摩擦,然后插入指缝……上到手腕,细到指缝,一丝一毫的皮肤都不放过。
以前洗手,最多是匆匆地把手往笼头下一伸就完事了。现在,洗个手居然要十来分钟。有时遇上有人排队,一个课间10分钟,还不够洗完一次手。
俗话说:好事多磨。为了赶跑花冠隐疫魔,多磨几下手,又何妨!
胃痛(尹璐琪)
“从明治维新和1861年俄国改革的共同点……”老师中气十足的声音从讲台上传来。
我低着头,双手在桌子上,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笔,漫不经心地晃着,耳朵支楞起来,有一搭没一搭地听课。时钟里的指针缓慢地移动。“怎么还不下课啊!我不耐烦地想。
“哎呀,你们自己看吧,我的胃真的痛得受不了。”台上的声音虚了,甚至能听到微微的颤抖。
我匍匐着的脑袋慢慢抬起来,平日看来刺眼的身影柔和了不少。只见他用教鞭戳在毛衣覆盖的腹部上,另一只手捂着腹部一侧,头抵在桌子的边缘处,双腿曲起,整个身体都蜷在课桌下,只看得到已经不再黑亮,而且近乎稀疏的头发和紧皱的眉头。
我想把注意力转回PPT上,可视线又不住地往他的身上移。我是不太愿意称呼他为“X老师”的。在我眼中,他势利,死好面子,还有点自大,喜欢尽可能多地占用我们的课余时间讲他所教的科目。但我不能否认的是,他的课讲得很多好,
人很尽责,而且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期望我们有一个好的未来,尽管我总是刻意去忽视这些。
他从上次意外来开始,身体就一直不太好。他又太……太尽职尽责,尽责到
让人讨厌。而他的身体机能,也一天天地下降。而我这其中是不是也有我的因素?我想起他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找我谈话;假期时早晨七点多特意打电话来问我起未没有;上网课时一个一个去找哪个班有谁没有来……想起我还一遍遍和别人细数他的不好,控诉对他的不满……
不行不行,他的生病可不能和我有关系。那我是
不是——也可以稍微——表现得——好那么一点点呢?
我慢慢挺直了腰板。
午间趣事(谭林青)
中午阅读时,窗外传来了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虫子。
那只虫子全身漆黑,头上有两个触角,跟花瓣一样,是橙色的。它的背后有
个甲,甲后有一对翅膀,是黄色的。
他它的翅膀好像受伤了,飞不起来。它便一直在这窗户边爬。它每次爬到窗
户较高的地方便掉了下来,然后就跟乌龟一样把肚子露在上方,不过它一下子
就起来了,然后继续爬。它还时不时地停下来挠头,十分可爱。
看着看着,我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它不见了。我心中有点失落。
前后两次写作,一次指导,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意外的惊喜闪烁着希望的曙光,再次给了我坚定信念的勇气。我鼓励学生,要坚持到底,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在日记中交流宣泄。让微写作,成为紧张忙碌中心灵栖息的花园。让微写作,成为考场作文素材的灵光闪现。让激活的大脑,在考场作文中爆出思想的火花。
不由想到,把个人教学行为,扩展成校本开发实践;把作文教学训练提升为作文课程研究。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语文人,众人划桨,开动大船:泡一壶指点文字的香茗,饮一杯批改的苦丁,赏一树文字飞扬的繁花。从初一抓起吧!三年一脉,前后相承,赢得大把的时间和辽远的空间来提升,供给学生更久远的生命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