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主要是从家校配合说起。很多家长都有个共同的感觉,娃上学开始,自己越来越忙,作业要签,订正要签,还要讲解,课外班要上,接送不说,还得在后面一起记笔记,回来接着教,感觉自己重新读了一遍。很多人也会不由感叹,还是我们小时候好,学校学好,回家做好作业就傻玩儿,家长没啥事,成绩也不错。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呢?家里有读书娃,全家总动员,一起读书。平时母慈子孝,读起书来鸡飞狗跳!更崩溃的是家里可能还有个巨婴,不帮忙就算了,还会风凉话,让你火气更大。永远搞不清楚娃几时在哪儿上什么课,每周重复同样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去陪着上过一次课,但是会不断重复,学校都学,为什么外面还要学,有什么用?长大都用不上。
其实,我曾经也有很多很多困惑和疑问,尤其是老大开始上课外班开始。为什么要签名,为什么家长盯订正,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老师一个班六十几个孩子都能批改,而且老师还教不止一个班,为什么,为什么。可是经历过之后,就会体会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为什么!(感觉在说绕口令)
首先,目前的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及高考提供的所谓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如面试,自招,综招,其实更大的加深了家长的焦虑。因为考什么,面什么,评什么,大家都不清楚。越不清楚,大家越会各种猜测,越会去报各种班,考各种试,竞各种赛,拿各种证,目的无非是增加被给机会到被选中录取的机会而已。 因为这些机会可能不仅仅看你的在校成绩,或者升学考试成绩,所谓的不再一考定终身,其实我觉得一考定终身没什么不好的。 即使拿到了机会去面试,去自招,去综招,我们对其考核的标准也不了解,所以会做我们认为一切可能的准备去应对。 其实,现在很多工作中的新技术,大数据的运用,很多时候是为了提供一个透明度,目的是让成本透明也好,去降低失败率也好,提高满意度也好,其实很重要一点也是去增强可判断可预测的机率。
所以,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学校的难度,也自然会有更多家校配合的需求。因为很多内容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不透明造成的家长的焦虑而带来的额外的工作,而现在的教学难度,同比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也确实要难上不知道多少倍,但是产出(最终上大学也好,工作也好)并不一定会有多大的差别,效果也非一定很好。因为我们在所谓的素质教育的路上必须还是以成绩,升学为唯一考核标准,这也是目前学校被考核的重要指标。 你其他再好,不管运动,音乐,科技取得多少成绩,最终学校还是要看升学率,升入好学校的比例的,这也是学校吸引好学生的重要因素。
再回到父母陪伴,周末学而思的火爆,看看后面陪同的家长的状态,有的奋笔疾书,有的看看手机,有的睡觉,有的打毛衣,各式各样;再看看家庭成员的不同,绝大多数是妈妈,少数是祖辈,极少数是爸爸。但是,很大比例爸爸跟着并严格监督下的孩子是别人眼中学霸的机率更高。 认真记笔记,回去带着回顾的父母孩子成绩相对好的比例更好。这里不是说应该父母记笔记,也要看年龄结构,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帮忙整理我觉得还是必要的,因为他们还在逐渐建立如何有效听课及课后整理的体系之中,高年级,个人认为应该孩子来记,父母更多的是关注一下完成及听课效果问题;如果前面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好,中学放手就不是大问题了。 但是如果这种体系和习惯没有培养好,后面单方面去责怪孩子,责怪老师也是不太合理的。
说到学校里面,现在基本每个班级都是QQ群,微信群,去沟通平时的事宜,作业,活动等等。我觉得这个的建立,很多情况下也是在家长的驱动下的产物。就拿幼儿园说好了,我们那时候哪有什么视频监控,家长也没那么关注,时时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表现和状态。更多时候,是有了什么事情,老师和家长单独沟通;另外,现在各种节日的各种活动,我们小时候也没有,所以也不存在家长来配合或者做手工,装扮教室这些做法。 但是,现在确实就是存在这些新活动,新需求,也是家长要求的,学校创品牌打造声势的产物,或者很多家长很关注孩子成长主动去提供了很多帮助的习惯下,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这些状况。
而作业的跟踪和订正的跟进,我看到也很头大,但是我觉得要分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不管校内的作业,考试,练习卷,个人认为都应该学校讲解,尤其是针对普遍错的题,说明有一定的共性的,需要重视。讲过之后的订正,我倒是觉得家长有必要跟踪的,因为有很多时候是孩子自己有没有意愿做的问题,孩子习惯和内心驱动力还是要家长协助下或者说承担主要责任去帮助建立的,老师只能做一些辅助,提醒。所以,留不留订正作业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要有意愿去弄懂,过程走一遍,如果孩子自觉性不够的前提下,家长要去关注。这一点如果单方面去责怪老师,或者依靠老师去盯,我觉得是有些不负责任的。我家老大订正就是个大问题,所以要不断提醒,抽查,培养习惯。至于错题订正还是不会的,我觉得是要寻求老师帮助的,要求家长讲会,这个小学问题不大,中学真的勉为其难了!不是每个家长自己都会,毕竟离开学校很久了;也不是每个家长都了解现在学校讲述的方法,比如小学的算术法还是方程;中学方法和高中已成定理的直接运用等等。即使老师公布了答案,给出详细解题过程,也不代表家长就会!当然,寻求帮助需要孩子和家长主动出击,去找老师,而不是被动的认为老师有义务有责任来关注每个孩子,去了解他错题掌握水平和能力,再给予指导的。这个不现实,也不合理!家长面对一个孩子都觉得烦的情况下,如何要求老师面对这么多孩子还有耐心满满呢!
当然,由于不确定焦虑带来的课外班也让老师很忙。我一直认为高薪养廉,不是说老师不廉政,而是单纯做学校老师的性价比确实不够高,责任又很大。在上海这类大城市,想要减少后顾之忧,最基本的马斯洛需求要被满足,所以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认为,学校考试的难度应该和所教课程匹配,要分层次,和中考高考匹配,学有余力的可以去拼自招,综招,但是不能以竞赛为目的去考核大家,毕竟(尤其上了中学后,不像小学一样全民皆奥)大多数学生是去拼中考高考和自招综招,而非竞赛,那是极少数天才和学霸学神的方向。
现在很多竞赛的取消我觉得也是暂时的,因为要么相关部门想收口子,规范一下,要么大家观望,过段时间一定会要么像我们小时候一样职能部门统一的竞赛而非机构承办协办,市场规范;要么换成别的名字别的明目出来,要么就是被别的非被限制的更高端的考试所取代。
回到家校配合,这个很重要。驱动力和主要责任人推动者必为家长,千万不能假设是老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职责;养不教父之过!老师,做到公平,客观,教书!爱孩子其实都是有点强求,家长都很难做到每个每时都爱!当然如果能碰到真心爱孩子的老师,那是一辈子的幸运。家长主动沟通总没错,了解孩子学校发生的事情,学习状态,也建议和别的家长沟通一下,毕竟老师有时可能看到的也只是表象。
理解万岁!家校配合的主体还在家长,家长要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很多现在的状况是不透明,给我们的焦虑带来的结果。孩子需要共同培育发展,任何一方都需要付出,才可能实现预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