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片的缓缓拉开帷幕,我们跟随着比利那蓝色深邃的双眼观察着影片中的世界,有时是那样的冷静如冰霜,有时又燃烧着慌乱恐惧的火焰。比利应该是一个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者,PTSD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很多经历过战争的人都会有收到这些困扰。随着比利和队友参加的中场表演的一点点临近,比利的心事,战争的创伤和对于家庭内心矛盾也一点点被推倒了极致最终在一个点终于爆发出来。随着音乐鼓点和整场气氛的升温,观众也变得躁动不安,不知道下一刻什么时候男主的记忆会爆发:士兵们从烟雾缭绕的舞台上缓缓走下来,就好像刚刚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出来,对男主来讲最悲伤的一天的回忆就在烟花盛大开放,礼炮在头顶炸裂的那一刻喷薄而出
英雄的标签,对战争的过度消费和商业化
巨大的美国国旗,耀眼的红蓝色光芒,盛大的舞台,娱乐至死的人群,这一切那么真实,对于男主来说好像又是那么的虚幻,好像巨大的隐喻又好像是无形的讽刺,可是这这些对于男主这个士兵来说好像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们是英雄,回到了家乡,在外人看来贴上无数标签的英勇行为,无数的意义国家民族大义人类大爱,人们反复询问B班成员战争的感受,杀人的感受,和敌人赤身肉搏的感受,这一切对于这些当事人又好像是置身事外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思考方式不知不觉被大众传媒或者影视作品所左右,但是有时电视媒体只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东西,或者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就是大众媒体所反映的内容,我们喜欢的故事而不是真实的生活,人们并不知道真实的战争和里面的人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而这个世界啊,人们最擅长的事情莫过于遗忘,我们上一秒还在因为为国家的英雄,血脉喷张充满了感动了自己的满满情感下一妙就又被琐屑和大量的信息所淹没麻木。而战争又被商业无限制得消耗着,理应抛却渲染和商业利益驱动下标签化的个体,所以当男主大义凛然甩给球队老板那句啪啪打脸的那句话,真实的生活不应该成为被无耻商人利用的,有的时候一点没有或许比至少有一点更好的时候,电影自己都告诉你了这应该是一个电影的高潮啊哈哈哈。
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归属,对个体的关怀:
其实电影同样是一个男主自我发现的一个过程,从最初的没得选择不得不当兵到影片末尾,这是真正意义上男主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宿命,影片中很有一个镜头,比利和老班长蘑菇在那棵树下的对话,只有一棵树两个人,为生命和命运做了最好的注脚。
除去国家,民族大义,最终的关怀点还是一个人个体的意义,战争不做评价不论好坏。导演在这里就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每个人的评价和感受都不同,电影也一样(这时男主侧过头来冲着我们莞尔一笑,感受到了导演用心的偷笑)这世界也像billy和姐姐的对话:这不公平;也没有什么是公平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李安的这部片子其实已经超越了单单战争这一主题,而且也超越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最后问题来了,影片里开玩笑的说实在不行我们去中国找投资。所以到底有没有中国投资呢?还真的有,可以详见这篇文章呢,李安新片《比利林恩》背后,最大赢家可能是这家公司_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