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骆长珊今天是2017年1月5日,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四十四篇。
今天没上班,正好把懒兔子的《漫画中医》这本书看完了,写得很有趣,把专业知识浅显化,还配上漫画,让人很容易理解。不过,对于我来说更关注一些里面的金子吧。下面是我摘录下的一些重点:
5 身体是怎么处理水的,你知道吗?
>> 所以说津液的生成与脾、胃、小肠、大肠都有关系。
>> 你再遇到排不出尿的情况,就不会再拼命整膀胱了——膀胱主要是执行单位,行政管理权主要在肺。
6 天空飘来几个字:缺津少液是大事儿
>> 脾在液为涎,是口水中比较清稀的部分,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没有口水,老是感觉黏黏的(脾湿,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肾在液为唾,就是口水中比较黏稠
>> 部分,肾缺水,就总是觉得口干舌燥
>> 津液的病变一般主要有两种情况:津液不足和水湿内停
>> 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津液亏耗。津液亏耗的方式太多了,比如出大汗。心在液为汗,出的汗不是水,那是心液。所以经常剧烈运动的人,也会造成津液缺失。多汗的孩子迁延不断地咳嗽,也多是阴虚的表现,咳嗽多为肺痿,就是肺阴枯竭的结果
>> 人生没有对错,也没有重来。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过是用一个错误去弥补另一个错误罢了。
7 持续高烧后,吃饼干的孩子死了,喝糖水的孩子活了
>> 生命总是通过苦难,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在此之前,我们总会想当然
9 身体里的水增加的不只是体重,还有很多病
>> 弟弟妹妹们怎么了?那是因为心肾相交,都属于少阴经,心火没了,肾水就会很寒。
>> 五脏之水、正水和石水,都是“里水”。在《金匮要略》里,有医治里水的一个方子,就是越婢加术汤(具体方剂见上一篇)。
1 如果你妈再说你懒,你就回她:这叫气虚
>> 中医就很厚道,它对我们这样的人的定义为“气虚”,既体现了我们的体质,又保护了自尊。这种体质与痰湿、气郁、瘀血等,被称为人体的九种体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因为气虚包括三个方面:肾虚、脾虚、肺虚。而脾虚就是根源。
>> 有些人舌头没有齿痕,但是舌面干燥有裂纹,这就是脾气、胃气不足的表现。有些人舌头边缘有齿痕,舌苔厚腻,就是气虚加脾湿。
3 阴阳虚实,一张图秒懂
>> 那到底什么是身体的阴阳呢?举个例子吧。阴就好像是锅里的水,阳就是水的温度。所以阴是物质,阳是功能。阴是有形的,在身体里的表现就是津液,阳是无形的,在身体里有一种气化功能。
>> 大家会发现,在这个方剂中滋阴的只有熟地黄(但用量很大),其他还有很多补阳的药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有个理念,叫作“阴阳互根”,意思就是阴里有阳,阳里有阴。所以如果一个人阴少得太久了,阳也会跟着慢慢地减少,都会低于正常水平。
4 阴虚会得好多慢性病
>> 阴生于上,而长于下。阳生于下,而长于上。阴缺失了以后,就无法环抱住阳,阳气就往上飞,飞到了人体的上半部,这就是传说中的“虚火上炎”。
6 胖子有很多悲惨的故事,比如又胖又冷
>> 有一种说法,说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救急症。那是因为能救急症的药一般都有剧毒,比如砒霜。因为偏性越厉害,纠偏的力量才会越强,所谓竣剂。
>> 我们真的失传了太多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包括自信。
8 央视是同一首歌,我们是同一剂药方
>> 那瘀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几种:一是手术过后,二是寒凉,三是外伤,四是生气,五是气虚。
9 千年古方让你不做“湿人”,告别神经症
>> 同样,如果身体里的水液太多,脾来不及运化代谢,时间一长就自然形成了脾湿。湿气淤积在身体里久了,就变成了黏稠的痰,脾湿又升级变成了痰湿。所以有一种体质叫作痰湿体质。
>> 脾湿的人,舌质淡红,舌苔白厚,就是寒湿;舌质暗红,舌苔黄腻,就是湿热;舌头边缘通常有齿痕,那是因为脾湿后舌
>> 红豆薏米汤虽然除湿,但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因为薏米仁是凉性的,对于脾胃虚寒和有寒湿的人来说,长期食用,胃会更寒。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没什么补药是对所有人都适合的,千万别盲从。
这里面很多都是我原来爱犯的错,比如一说到除湿就让人喝红豆薏仁汤,却不知道有人却是不适合的!给我扫盲了!
活到老学到老,这本书用来启蒙也非常不错,这之后我最起码保证每周一本中医书的阅读量!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