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可如果海绵干了呢?
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和人之间通过时间,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好像很拗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稳定。然而,当一个新的东西加进来,打碎了这个平衡,再想重新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就又需要时间。
最近自己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恨不得将时间掰成两半,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自从加入无戒老师的训练营,动了日更的念头,坚持下去,就成了自己的目标。当然,对于跑马拉松的自己来说,坚持那是自己的标签。
坚持是一种美德,值得夸赞和鼓励。然而与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棘手。原本还算稳定的时间,突然变得捉襟见肘。新生事物的冲击,重心的转移,让自己在其他地方无暇自顾。
时间是有限的,怎么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呢?每天被安排到满满当当,加上很多未知的乱入,时间就显得尤为珍贵。
剖析自己的一天,无非几个大块。赖以生存的工作是要有的。相比之下,自己的工作还算轻松,八个小时基本不拖堂。第二大块儿就是休息。最近休息七个小时,已经属于奢侈。
还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和坚持,那就是马拉松。训练时间根据计划不同,短则一个小时,长则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耗费在跑步锻炼的时间平均每天两小时是有的。一日三餐的时间,暂且定为一个小时。当然不算做饭时间。(毕竟不是每天做饭)
这样算下来时间已经只剩六个小时。
所幸现在只能写千字文(2000字以下),即便这样写文也要一个小时。加上修改复审可能又要一个小时。
现在只剩下四个小时。
还有就是回听。回听一期的课程,加上二期的课程。这个时间就需要一个小时,至少。即便自己统筹的安排在做饭,或者在路上。多少节约了一点时间,但每天一个小时是有的。
于是时间就只剩下三小时。还忘记了,为了进步,而不得不参与的互评环节。虽然在互相评价中,很快发现不足和弱点,明显感到自己有了一些进步。然而这个环节太有粘性害处良多。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一两个小时就不知不觉消失在这频繁的打开关闭中,姑且算作一个小时。
现在一天只有两个小时了。
之前养成的好习惯,原本每天看8到10万字的小说,被写作这个习惯硬生生打断。或许您说,留给看书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不还剩一个小时吗?
话虽如此,无奈事情繁多。
信奉基督教,每周末做礼拜,每天要读经祷告。人性的软弱,在一些物质面前,显得可有可无。现在信仰都被排到了九霄云外。着实讽刺。
还没有算上孩子。我们应该陪伴孩子多少呢?难道仅仅就是这理想中的一个小时吗?事实肯定是不够的。比如去游乐场,打预防针,甚至有时去医院,或者每天带出去放风游玩……这都需要时间。
理想的状态总是没有如果。然而现实却有太多如果。
比如听去书城拿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加上单位里面技能比赛用去两个小时。还有准备无锡跑马拉松,坐飞机之前的物品准备用去一个小时。在去机场的路上一个小时。安检等待一个小时………
或许您会说,这都不是常态。其实每天都有一些常态外的不可控发生。
也可能你会说,在去机场的路上,或者待机的时候也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啊。这是可以的,但是太琐碎的时间怎么能看得了长篇巨著?怎么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比较专注的事情?(或许应该安排一些小事情)
又比如同学聚会,单位开会,单位聚餐,朋友偶尔小聚。还有自己因为跑步被搁置的篮球,一些朋友迎来送往。有时带着朋友寻医问药,有些平凡琐事,各种应酬。这都需要时间。可是时间从哪里来呢?
24小时是固定不变的,只能做好二次分配。感觉好心疼这24小时,被分割到体无完肤,支离破碎,还摆脱不了被拉扯的命运。
于是就造就了现在的状况。砍掉了读书,压缩了休息,忽略了信仰。
简书的到来让自己措手不及,现在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很完美的解决途径。自己有时在反思,坚持日更而不去读书不去沉淀,迟早会黔驴技穷。这是南辕北辙呢,还是本末倒置?
那么我应该怎样安排自己有限的时间呢?希望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努力,让这种阵痛的时间变的短一些。早日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是不是太贪婪,或许是吧。但是有一种统筹方法,或许很有用,自己在尝试,在试错在努力的纠正、微调。
只希望这段时期能短一点,平稳度过。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做到劳逸结合,兴趣家庭工作兼顾。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时间?
或许真的要用心思考一下了。